凤凰网财经讯 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一行三会共同主办的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于5月19-21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在浦江夜话七:“网络时代的金融新业态”上表示,目前,我们对已经出台了的监管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必须严格的管起来,要赢在起点上。没有出台的比如说信用评估相关法规,应该尽快制定。
以下为发言实录:
任何一种交易,他的支付服务都是由银行来承担,现在银行也采用电子支付了,正像欧阳刚刚说的成功支付率也比较高了。当下很多非银行的机构,非金融机构也在做电子支付,一般我们当做第三方电子支付。这里我想讲四个观点,第一,第三方电子支付恐怕是上海“四个中心”共同孕育的幸运儿,上海现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们设想一下,国际经济中心,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以及国际贸易中心的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国际航运中心的发货方与收货方之间,包括国际贸易各种各类的服务需求方与提供方之间,都有着万万千千的电子支付任务,很少有一个像上海这样集四个国际中心于一体的大都市。它每天发生的B2B、B2C、C2C,林林总总的电子支付,让你感觉到真的是机遇横生,如果上海抓住机遇,把第三方电子支付作为“四个中心”共同孕育的一个“幸运儿”,就真的是抓住机遇。如果我们稍有不慎错失机会就会后悔莫及。
我们已经有一个调研小组,人民银行研究中心主任冯博士也在,银监会张博士也是我们的主力,还有上海的金融办,包括我们的高等学校,市委市政府研究室的同志,包括PWC的,我们共同组合起来做一个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研究小组是40个人,我们已经干了100天了,可以说刚刚破题。大家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把这个思路理清楚,特别希望给上海市委市政府有一个调查研究以后的建议案。讲到服务经济,我的观点是当今世界充满着细分与重构,第三方电子支付正是细分了过去的结算系统和支付系统,重构了一个由金融和电子商户组合起来的崭新的业态。这次我们的调研本着这样一个精神,就是要把整个调研置于服务经济大的框架下完成。服务经济我今天不在这里说。有一点,我们在研究服务经济时,必须要注意到,与国际接轨的税收市场准入、监管现有的法律法规。服务经济是服务产业加一个制度环境,就是我刚刚讲的,税收、准入、监管等等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
做早做好“赢在起点”的功课,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把制度环境所涉及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放在我们调研或者是提供政府决策中。我们的经验中,某些行业确实是市场准入不严,一哄而起遍地开花,价格炒作质量不达标,合同失信,承诺不到位,这样就带来了很多挑战和困惑。其原因是什么?就是输在起点上,我们经常经历的比如说房地产有点这样的意思。记住这个教训,第三方电子支付必须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赢在起点的功课。首先第一个,严格市场的准入,人民银行已经发布了2号令,非金融机构服务准入办法。这样就颁发一批第三方电子支付准许营业的牌照,这些企业就可以做起来。第二个建立可靠的动态监管机制,采用先进的非现场监管手段,构建起全面的业务数据的统计体系,但是必须依法处罚违规行为。第三个,就是信用,但是我感觉到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因此我的看法,对已经出台了的监管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必须严格的管起来,要赢在起点上。没有出台的比如说信用评估相关法规,应该尽快制定。
最后一个看法,就是应当出台一些政策,在这里我的建议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当中,以一些政策来激发第三方电子支付,因为一般认为金融中心应该是在摩天大楼,CBD地区,玻璃幕墙中,但是第三方电子支付,并不一定要依赖于这种物理空间,可以在非中央商务区,汇付天下是在漕河泾,快钱是在浦东,所以说好象还不是在CBD地区,甚至于可以把标准厂房改建一下就成了第三方支付总部了。这可以给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这种新的业态带来一个想象力。在政策建议方面,我们认为一个是在税收上,可以参照软件技术先进性企业政策来支持第三方电子支付,并且要根据国家税收改革的步伐给予调整,力争形成有利于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发展制度环境。第二个,就是要建立与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2号令出台之后,市场准入机制生效之后,我们对某些企业还要做好稳定工作。第三个要鼓励创新。在这里有很多事情可以探索,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比如说在线小额进出口贸易中的贷结汇,保险产品的网上销售业务,对于预付费法律法规体系也应当给予政策上的重视。
据统计分析,2005年以来我国的电子支付发展很快,有一些年份平均起来增长率在100%,对于投资家的感觉,认为你应当投资的是怎么样一些行业呢?大概年的成长率30-50%,我想我们当前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在中国来说,它就是属于这样一个成长性的行业,因此我认为我们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认为,第三方电子支付在上海应当是个值得激发的行业。谢谢!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