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彭兴庭:美债风险中国担 发人深思

2011年07月29日 16:54
来源:《财经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既需要美元,又受困于美元,在这个陷阱中,中国选择的余地并不多,眼前最紧要的,是顺利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局势近日急转直下。据报道,美国白宫和国会再一次谈判破裂,一直表现冷静的总统奥巴马难掩怒火,首次承认有可能发生债务违约。据报道,美国已“彩排”债务违约后的救急措施。这让人们不禁担心这将给刚刚出现复苏迹象的全球经济带来更大危机。美国如此“绑架”世界经济,也引发全球市场巨大担忧,避险情绪不断升温。

自1994年来,人民币就事实上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于是,在“出口创汇”的口号声中,中国开始不遗余力地囤积美元。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异军突起,美元开始“泛滥成灾”。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1974.91亿美元,而其中70%是美元资产。凯恩斯有言:“当你欠银行1万英镑时,你受银行摆布。当你欠银行100万英镑时,银行受你摆布。”作为美国最大的外国债权人,中国陷入了“美元陷阱”。

美国负债累累,当我们需要动用外汇储备的时候,美国还得起吗?一旦美国陷入债务危机,采用的方式无外乎三个,一是违约,二是通货膨胀,三是美元贬值。上述任何一个手段,都将可能使其债务归零,而中国的美元资产将完全打水漂。在历史上,美国也并非没有违约的先例,例如,1933年,在美元贬值41%的同时,美国国会废除了美国国债的黄金条款(thegoldclause),美国国债购买者不再能按原有契约取得相应黄金;1971年,美国单方终止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换性,也是一种违约。

其实,美国早已经开始行动。从2004年至今,美元贬值了60%左右。当然,为了维持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自身的金融稳定,美国会继续实施“强势”美元政策,不会让美元大幅贬值,在这时,强迫贸易对象国货币升值是美国的惯用手段。指责北京抢了美国民众的饭碗,不但经济正确,而且政治正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成了美国失业最方便的替罪羊。此外,用通货膨胀摆脱债务负担在历史上则是屡见不鲜的办法。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一再指出,如果美国的财政赤字继续上升,“用通货膨胀摆脱债务的诱惑将是无法抗拒的。”

中国是一个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外围国,现在却陷入“增持美元储备进一步增加汇率风险,减持美元又会导致贬值,使已有外汇资产缩水”的“两难”境地。

按常识,一国的货币要坚挺,必须以这个国家的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可现在美国的情况是:“消费的增长在此不是建立在生产扩大、工资提高或者出口增大的基础上,而更多的是以增大负债为基础的”既然如此,为什么美元依然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原因有很多,比如没有替代物,美国金融法制很健全,国债市场的流动性较强,美元资产的回报较高等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非经济的: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军事力量,美国在国际条约的制定和意识形态上具有主导地位等等。

毫无疑问,美元霸权的路径依赖十分强烈。《牙买加协定》已实施三十余年,参与这一协定的国家成员越来越多,这些成员实力不一、利益目标更是不尽相同,这使得建立新秩序的谈判成本十分高昂。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货币会议就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且,美元霸权在演进的过程中存在收益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比如,在货币交易中,某种货币使用的人越多,就意味着用这种货币与别人交易就越快和越容易,该货币就越有吸引力,任何新加入的交易者都会对其他人带来正外部性,从而产生收益递增和自我强化效应。

此外,美元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使得美元具有了先占优势。比如,美元市场规模大,而且交易成本低。围绕美元霸权,也已经形成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会竭力维护现有制度,反对和阻碍选择新制度,即便这种制度较原制度更加有效。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既需要美元,又受困于美元,在这个陷阱中,中国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对内来讲,扩大内需、改变过度依赖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对外来讲,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而就眼前,最紧要的,是顺利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彭兴庭系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本文转自《证券时报

 

相关专题:聚焦美国债务僵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ft] 标签:强化效应 1933年 证券时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