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专家:给30万补偿国企职工都不肯放弃身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资料图)
胡雅君
垄断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民间一直呼声不断,但改革路径仍不明晰。
在盘根错节利益壁垒之中,如何找到改革突破口?
“作为研究者我们也很着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多年致力于国企改革路径探索,谈及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他表示目前垄断国企薪酬制度的改革前提是要进行身份制度改革。
“从高管的选拔到职工的招聘应该都从劳动力市场中来”,张表示,只有将国企的“单位人”变成“市场人”,让其在劳动力市场中自由流动公开竞争,国企薪酬制度改革难题才会根治。
“越往后拖,改革成本越大。”他在采访中一再表示,国企薪酬制度改革虽不能急于朝夕,但要“只争朝夕”。
身份制度改革是唯一出路
《21世纪》:您如何看待目前关于垄断国企降薪的讨论?
张文魁:目前在垄断行业,国企收入还是很高的。这是由于很长时期以来,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分享国有资源的情况。
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并非单纯让国企降薪,降薪也并非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不断发展,薪酬应该不断涨,降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国企薪酬制度改革主要是把关系理顺,纠结于具体的薪酬数字是八万,还是八万五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工资标准的道理在哪里,机制怎么形成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薪酬如何定说不出一个道理,也没有相应的机制。
《21世纪》:要把垄断国企薪酬标准制定的道理说清楚,机制做健全,是不是需要对国企的考核标准进行相应的完善?
张文魁:我觉得从考核来找出路,是一个误区。
说要完善国企考核标准,今天强调节能减排,于是把节能减排作为一个指标;明天强调人才,可能就把人才作为一个考核指标。说好听是完善,说的不好听就是变动。考核标准老是变来变去,最后可能连经济效益都丢了,最后就会面目全非,以至于没有标准了。
《21世纪》:那您觉得对于垄断国企收入分派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张文魁:唯一的出路是对国企职工进行身份制度改革。所谓身份制度改革,即把国有企业职工首先要变成接受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市场人”,变成能够在劳动力市场进行灵活配置的劳动力,这样就可以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行情,确定其工资。
这项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做过,通过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方式,对职工进行身份的置换。
近些年这方面的改革探索不多,主要原因一是改革成本很大,原先1990年代给3万元经济补偿,2003年以来,因为国企状况较好,员工收入也上来了,现在给30万,国企员工都不一定接受;二是当前强调和谐,这一改革牵涉利益众多,谁动谁就是捅马蜂窝。
但是问题在于越往后拖,改革成本越大。如果国家不去强推,只是和风细雨的政策,大家就不愿意去改。
拿现在大家热议的垄断国企高管天价薪酬来说,如果身份制度不改,高管到底是国家干部还是职业经理人?体制内的福利待遇和体制外的市场薪酬,如果两者都有,大家当然会不服气。
如果身份制度改革了,从高管的选拔到职工的招聘,都从劳动力市场中来,工资制度改革就会很好改,其工资随行就市就可以。但是现在的情况下,国家的身份就很尴尬,一方面提醒国企不要发太多工资了,另一方面还说要保护它的权益。国资委要调控垄断国企收入,总工会要提高员工待遇,各部门说法不同。一旦国有企业身份改革真正到位,国家身份就很单纯了,国家就只要敦促企业给职工更高的待遇、保护工人的利益就可以。
相关专题:
追踪:
各方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胡雅君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