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收入数据缺失 收入分配改革难言精准
“隐性收入”上周不再隐形,围绕其是否高达9.26万亿元以及调查方法是否科学,国家统计局专家与公布这一数据的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之间的“论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相关专家指出,“隐性收入”作为居民收入现实存在的一部分,其数据的缺失,影响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作为官方统计机构,统计局承担提供重要经济社会数据的重责,理应完善统计方法,公布官方版本的“隐性收入”数据。
“隐性收入”达9.26万亿元?
统计方法“论剑”成焦点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成各界共识,决策层也展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巨大决心,但王小鲁的统计仍然引发了巨大关注,只因其调查的对象是存在却难量化的“隐性收入”。王小鲁的统计结果是,2008年城镇居民被统计遗漏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其中5.4万亿元是灰色收入,而这部分收入绝大部分被高收入群体占有。
对于这样一个重磅数据,统计局网站上周连发两文,称数据有过高之嫌。对此,王小鲁的回应也贴合当下最受关注的经济领域,“按国家统计局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计算,我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在10倍左右,住房市场却持续火爆,惟一能够做出解释的是,部分高收入家庭统计收入远低于实际收入”。
“真实收入”数据缺失
收入分配改革难言精准
“存在不以意志为转移”,“隐性收入”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在经济生活中“人人知其存在,无人知其底细”。
事实上,真实数据、统计方法的争论,只是人们对“隐性收入”关注的次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隐性收入”扭曲了本就拉大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2006年就已达到0.49,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处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处在0.4-0.5之间表示分配差距较大,这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警戒线”。“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统计数据都表明,我国收入差距已经到了值得关注的程度。”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收入差距已然“报警”,“隐性收入”则在事实上拉大了这种差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规范灰色收入’ 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虽然这一说法在报告修改稿中被删掉,却说明“隐性收入”的负面影响已为决策层所关注。
针对已是必须为之的收入分配改革,今年以来,中央高层密集表态,相关信息也不断曝出,上周,全国人大财经委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向常委会提交了“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专题调研报告”,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体制机制等。
然而,目前的窘状却是没有官方版的“隐性收入”数据,这一数据的缺失,导致居民“真实收入”难言准确,显然会对精准、到位的收入分配改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居民收入数据出现误差,将影响宏观政策走向,造成整体调控政策缺陷。”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表示,居民收入数据是收入分配改革和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标准,从这个角度考量,正视“隐性收入”并真实准确地统计居民收入水平有其必要性。“居民收入是民生问题,如果影响到大的政策走向,其产生的连带效应不可忽视。”
知其难却应为之
官方版“隐性收入”数据亟待公布
对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各项政策而言,越接近真实的数据,越具有参考价值。具体到“隐性收入”,接近真实的要求实在有点高,但对统计这一指标的必要性,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表示,鉴于“隐性收入”对居民实际收入数据影响较大,统计局应出具官方版本的数据,以做各项政策制定的参照。
当然,与其名称相对,“隐性收入”统计难度显然大于显性收入。首先,“隐性收入”特别是灰色收入性质一直无法界定,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删去“规范灰色收入”的重要原因。除了定性,具体的统计过程也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避税心理让大多数高收入群体不愿多报数据,居民收入调查很难深入到内部。”曹建海认为。
“目前来看,真实地统计‘隐性收入’还存在一定难度,监控难度大、成本高是统计‘隐性收入’面临的现实困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表示,虽然真实统计“隐性收入”难度较大,但收入分配以及社会保障措施的改革仍需适当对其进行估算。
“改进调查方法、做更多深度调查,才能统计出‘隐性收入’。让数据回归真实、科学、权威,才能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更准确的参照标准。”曹建海表示。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丁开艳
编辑:
hanf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