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何说政府必须要转型?
以史为鉴:政府低能和腐败对政权的破坏远甚于赋税
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赋役过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可以言之成理。要是认为全国税收总额过高而导致百姓贫困,则与事实有所出入。[详细]
——黄仁宇,著名历史学家,《万历十五年》自序
名家解惑:政府转型决定“十二五”改革成败
我国已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反映在消费主导时代、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人的自身发展时代。[详细]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名家解惑:已经到了主体改革须转向社会改革的时候
经过90年代的改革,经济上基本的市场制度确立起来了。也就是说,经济改革作为主体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了。[详细][专题:十二五珍珑之政府转型须起手]
————郑永年,知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媒体评论:以政府转型推动经济转型是十二五改革急务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居民收入较快增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能依靠“全方面改革”。以政府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已成共识。[详细]
——《新世纪》-财新网评论文章
-
2如何更有效地防治贪污腐败?
名家谏言:建立家庭财产申报和金融实名制进行科学反腐
构建中国特色的科学反腐制度,需建立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同时适时出台反腐败法。目前我国的反腐防腐体系没有建成有效的权力约束体系。[详细]
———王明高,《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对策研究》课题组组长
他山之石:各国官员财产申报面面观
自从240多年前瑞典首创官员财产透明制以来,这个“治官之术”就被世界多国仿效。全世界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这项制度。。[详细]
————北京晚报评论文章
典型案例: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
反腐,在中国社会历来都是备受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在2010年行将逝去之际,笔者梳理出2010年中国落马贪官七宗“最”,给读者以参考。[详细]
————中国新闻网报道
最新举措:一周出台两项规定掀起反腐风暴
2010年12月8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15日,新华社又全文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详细]
————中广网报道
3十二五该如何考核各级政府的政绩?
名家解惑:能否实现政绩关键在“两个积极性好”
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不管这个积极性是中央的积极性,还是地方的积极性,我们用经济学的语言把它称之为“激励相容机制”。[详细]
————胡鞍钢,知名经济学家
媒体评论:调整政绩评价机制进一步释放经济潜能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调整政绩评价机制。[详细]
————石齐平,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
媒体评论:政绩考核告别GDP唯一 将与人民满意挂钩
如果我们喝着污染的水,吸入着污染的空气,吃的是污染的食品,这种GDP的增长对各级领导的政绩无疑是一种讽刺。[详细]
————瞭望新闻周刊文章
研究动向:新考核指标体系酝酿中 “构建民生指数”课题组在行动
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牵头的“构建民生指数”课题组,从去年底开始,正在构建一整套旨在改变GDP导向的地方政绩评价系统的科学指标体系。[详细]
————新华网报道
4为何要大部制改革,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概念解析:什么是大部制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所谓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详细]
————人民日报文章
部长剖析:大部制改革仍在爬坡 体制制约效能发挥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自身来看,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还面临几地办公、分散拥挤、资金短缺、设备设施落后等特殊困难,支撑系统缺位,行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详细]
————李毅中,前工信部部长
机构分析:减少市场干预才能实现大部制改革
分析工信部的改革试点,我们会发现大部制改革在中国当前的处境。工信部的大部制改革试点进展迟缓,只是政府改革的一个缩影。如果政府不真正从职能上调整,减少干预市场,并把很多权力还给市场,改革试点的结果就可想而知。[详细]
————贺军,安邦咨询研究员
案例:大部制改革应该实行政事分离
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推广顺德大部制经验,在全省25个县(市、区)进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顺德的改革经验,值得肯定和重视,也需要我们总结和回顾。[详细]
————刘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
5政府转型进展迟缓,为什么?
媒体评论:维稳保增长风气盛行于各级地方政府
各方面的统计数据表明,各级政府的维稳费用在大幅度增长,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也日益扩大。如此“维稳”体制,既不在理想化的“法治政府”蓝图之中,也不在更为中立的“服务型政府”的范畴内。相反,维稳体制的形成,表明政府部分地回到了“稳定压倒一切”的轨道。到2004年前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发的激烈争论,及公民维权运动的兴起,显示片面而不均衡的增长,在社会内部已经制造了紧张,甚至对立。[详细]
————《财经》分析文章
媒体分析:部门利益与守成意识阻击政府转型
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其主体不可能是积弱的社会组织,也不可能是分散的市场力量,而只可能是政府行政部门自身。这种靠自身来转变职能的政府改革路径,加之部门利益与守成意识的阻击,出现干部不肯放权、放手的情况就实属意料之中了。[详细]
————南方网评论文章
媒体评论:对政府职能转变仍普遍存在片面认识
一些地方不知不觉形成一种偏差,以为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削弱政府职能,政府少管或不管最好。其实,这是一种有害的片面认识,糊涂的思想误区,阻碍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当然是指不适应、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要弱化、淡化,但并不意味着政府管理职能的全部弱化和淡化。[详细]
————北京日报评论文章
6十二五政府转型该如何推进?
名家解惑:政府须做好三件事十二五才会有希望
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其实有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其实你像推动经济发展政策,也可以说是服务型政府。关键你需要什么服务?我觉得从对我们全中国的老百姓来讲,刚刚的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的时候,那个时候推动经济发展可能是最大的公共服务。[进入专题]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媒体分析:淡化GDP给政府转型带来契机
提出政府转型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果说过去的政府转型因为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使许多地方出现观望和迟滞的话,淡化GDP,以民生为重,给政府转型来了个“釜底抽薪”。[详细]
————《经济参考报》分析文章
政策动向:国务院出台“意见”剑指法治政府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推进依法执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发生。[详细]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中央表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详细]
————胡锦涛
-
问题1
为何说政府必须要转型?
-
问题2
如何更有效地防治贪污腐败?
-
问题3
十二五该如何考核各级政府的政绩?
-
问题4
为何要大部制改革,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
问题5
政府转型进展迟缓,为什么?
-
问题6
十二五该如何推进政府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