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10月31日,63岁的周济结束了为期6年的中国教育部部长任期,接替他的是此前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
教育部部长周济某日在回答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有关教育产业化和高考三十四年的相关问题时说,这次十七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们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因为我国教育应牢牢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育产业化是与教育公益性原则相违背的。
第二,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与教育产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三,发展民办教育不等于教育产业化。不能把发展民办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等同起来。因此,公共政策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
然而,教育拒绝产业化,却不能拒绝改革。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虽然在概念上将它界定为“成本价”,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成本可信吗?对它的构成公民有充分的知情权,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核定并公布大学生培养成本。因为这一成本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民生问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应该看到,对于大学生培养成本的统一制定,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必须建立一个机制来保障这项工作的开展。既有章可循,合理有据,又体现公正公平,才能让公众信服,对学校才有约束力。学生培养成本到底有多少,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地区之间的差别,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但学校的日常费用还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高校普遍认为,水、电、煤、油、通讯、公交公用事业价格和纸张、教学参考书、图书价格继续上涨,导致教学成本不断攀升,这些都要予以考虑。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对公用费用进行减免。
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仅是一个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与公开透明问题,它还包括教育其它方面,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无法破解近年来凸现出来的种种矛盾与挑战,任何讳疾忌医都是徒劳无益的。
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四周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奠基工程,我们相信,通过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一定会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