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其实“教育产业化”也已被曲解

2011年03月01日 18:11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张铁明,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经济研究部主任

教育产业开发经营应有限度

张铁明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末明确提出“教育产业论”的观点,强调教育也是生产力,教师也创造了经济贡献率。要在坚持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统一性前提下推进教育改革。谈及“教育产业化”。他认为教育产业开发及其营运是有限度的,如果在理论上贯以彻头彻尾的“化”,会矫枉过正。

教育发展要讲市场和公平

张铁明认为,发展教育过程中,任何不顾经济规律的做法,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但是任何违反教育规律的经济性行为,或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而不顾教育产业特点的行为,或只讲市场选择不讲公平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保障的观点,都是歪曲了发展教育产业的本质含义的。

无论是公办或民办教育,都必须讲究成本核算,讲投入产出。但教育的“产出”包含着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的社会效益包含国民素质的整提高和社会的安定、平等与和谐;其中的经济效益则含有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投资者的利益回报。让被评上“211工程”的大学, 经费多到不知怎么用,这是“败家子”行为;同样,让投入到教育中的民间资本得不到回报,也不是好的政策。

“教育产业化”观点正被误读

张铁明认为,“教育产业”概念在中国被曲解了。教育产业的说法并不是说教育应全盘商业化。教育产业化也不是教育商业化,后者是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而不顾教育特点的完全市场化行为。他认为,吹大“教育产业化”气泡,并把“教育产业化”等同于“教育商业化”的,绝不是理论的力量,而是实践中打着政策旗号带丰地方或本位利益的不合理政府行为。不管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需要一味“收钱”的“教育产业化”!

张铁明认为,民办教育是典型的教育产业。我国体制性岐视政策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民国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的“孩子”。不解决民办教育的发展动力和政策公平问题,也不可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关专题:问局十二五之教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xy] 标签:教育产业 教育产业化 教育规律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