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认为,"十二五"期间是中国发挥人口红利优势的最后5年,是低成本劳动力竞争优势尚存的最后阶段。如果能够发挥这一阶段人口红利的作用,借助这种有利的市场竞争条件,国内经济就能够减缓资源环境红利衰退的刚性压力,为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机遇,在保持宏观经济基本平稳的前提下,促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今后5年(2011-2015年)仍然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国家计生委课题组研究报告,关于中国"人口机会窗口"战略机遇期(2000-2020)的划分,2015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将达到最高数量,从 2016年开始中国劳动力总量将出现递减,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低廉劳动力时代将正式转入下行区间。可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利用劳动力人口红利战略机遇的重要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利用了大国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和资源、环境红利的潜在作用,通过低廉的劳动力、低价的各类资源以及巨大的环境支出,借助世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拉动效应,实现了跨越式经济发展,使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是这种主要依靠劳动和物质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基本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尽头。
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50%,中国作为世界上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净进口国,耕地18亿亩红线时时处在被突破的危险中,受制于土地和水供应的制约,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的自然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根本扭转,环境容量已经到了必须休养生息的时候了。显然,"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处在人口红利峰值期与资源环境红利衰退期双重叠加的发展阶段,这种形势使得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同时面临促转变、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等多重目标的考验。为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持多重目标之间的均衡,我国需要维持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出口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随着国内资源环境红利的衰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同时国际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出口加工型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仍将更多地依赖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从国内劳动力供需情况看,尽管国内劳动工资也处于上涨趋势,但未来5年国内劳动力供给高于劳动力需求,总体上还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这么认为,"十二五"期间是中国发挥人口红利优势的最后5年,是低成本劳动力竞争优势尚存的最后阶段。如果能够发挥这一阶段人口红利的作用,借助这种有利的市场竞争条件,国内经济就能够减缓资源环境红利衰退的刚性压力,为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机遇,在保持宏观经济基本平稳的前提下,促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主要措施,"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能够有力推动城镇化,成为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条件。中国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大部分人口红利,从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看,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城镇中有着比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具备了转变为城镇居民的经济条件,只是受制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限制,迟迟难以实现市民化的转变。从年龄阶段上看,他们正在从青年时代步入中年时期,进入人口红利劳动年龄的最后阶段,他们迫切需要在最后5-10年的工作期间内,从最初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的打工型城镇劳动者,在政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相关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下,逐渐转变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统一的城镇市民。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加快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如果每年将 2000万农民工转变为真正的市民,5年期间就会有1亿人口彻底告别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农民工市民化能使大量流动人口成为稳定的城镇人口,人口聚集产生的城镇化效应,能够有效带动建筑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有了牢固的产业支撑,从而使经济增长逐步摆脱过度依赖外需的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