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应寻求渐进式整顿
稀土出口的动向一直令人关注。今年7月,中国宣布把稀土年出口配额下调40%,在9月份,日本开始指责中国对其实行稀土限制;10月19日,《纽约时报》引述美国稀土行业官员的话称,中国也停止对美国和欧洲的稀土出口发货。近日又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中止了针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禁运。
日本、欧盟和美国近来就像他们对人民币汇率的反应一样,联合起来施压中国的稀土政策。美国白宫近日甚至表示,奥巴马可能会在11月份于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向中国提出稀土问题。
由于全球资源上涨,而且中国的稀土存储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产业升级带动的高新技术发展对稀土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因此,中国重视稀土产业并逐步整顿混乱的采挖与出口秩序,实属亡羊补牢之举。因为中国是全球出口工业制成品以及进口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比任何国家和地区都维护和珍惜全球贸易自由化。因此,这种行业整顿,并不是以垄断地位作为国际政治讨价还价的筹码。一般而言,一个主权政府所能干预贸易的理由除了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封锁之外,就是依据WTO规则采取反倾销措施等。除非处于敌对状态,否则基本不会拿一种战略性资源作为政治博弈筹码。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限额的方式控制并大幅缩减稀土出口或许并不是最主要的策略。中国目前应该着眼于国内稀土开发秩序的整顿,制止粗放式挖采,提高环境保护门槛以及整理出口秩序等,通过减少产量降低出口份额,这些调整与改善的效果,应该会优于直接禁止出口或大幅调低出口配额。同时,这种渐进式的整顿也会给欧美日等稀土需求方更多的时间寻找和投资新的替代供应产能。
在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文化熏陶下,一些地方存在一种追求短期化利益的社会风潮,为了利益的挖掘,而不重视环境保护。这包括稀土、煤炭等资源的出口,也包括一些地区乱占耕地、污染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稀土无序出口暴露出发展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从地方政府到相关国有或私营企业,为了GDP与利润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出现管理缺位和混乱;其次,中国在铁矿石进口定价中的被动表明,无论是供给垄断还是需求垄断,都缺乏主动权,这种尴尬是因为市场主体的双轨制造成的,即拥有巨大权力的国有企业与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民营企业,这两种主体很难从市场角度合作对外以求合作与双赢,而是在某些时候相互掣肘。因此,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消除这种被动的前提。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削减配额的做法是想通过“资源换技术”,即刺激外国公司将稀土生产转移到中国,因为配额不适用于稀土加工产品。由于中国稀土冶炼技术远远落后于美日,吸引他们投资于中国要强于单纯出口。但是,由于稀土资源价格暴涨,中国稀土应用加工的利润不如直接出口资源,这种价格倒挂打击了技术研发的投入,而所谓“市场(资源)换技术”的战略已经证明是效果不佳的。因此,中国不应立足于引进技术,而是通过价格手段鼓励企业创新,而这必须进一步理顺国内资源品价格。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