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警钟

2010年11月10日 11:26国企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经历50年发展之后,中国稀土行业遭遇的问题与困扰仍然停留在起步之初的水平,而行业所面临的局面则更加严峻。对于稀土行业,对于更高层次的国家利益,警钟早已敲响

一座边塞城市因它而名;

化学家徐光宪因它而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山野村民依靠它摆脱贫穷;

先行者暗自高兴,尽管利润相当有限,后来者不甘示弱,因为都知道“稀土凶猛”;

眼见它越来越热,各地恨不得大呼“大干快上”,可科学家为新一轮的开发热忧心忡忡;

它让“爱国者”制导更精准,它让手机、电脑更玲珑;

它是工业必需的“维生素”,更有甚者曰:“在高科技领域中,它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是1和0”;

大家都知道“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稀土的问题究竟有多复杂,怎么才能把稀土发展好,恐怕鲜有人说得清。

…… ……

在稀土行业发展过程中,不独中国矿业发展中普遍遭遇的分布散乱、管理粗放、利益关系复杂、环保滞后、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通病一应俱全,且有走私、盗采、买卖出口配额等非通病问题。

当中国把这个在军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广泛的战略物资贱卖到名副其实的“土”价钱多年之后;当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地方政府、相关民众等多种角色相互纠缠,将行业的前景绕成一团乱麻,中国想稍微整顿一下的时候,又使得“友邦人士”“惊诧莫名”。

看来,这个调皮多年的孩子,如今想成长起来,面临的烦恼还真不少。

上 迷局

“工业维生素”争夺战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10月12日上午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各国驻华大使,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元素的出口规制。日媒称,各国大使一致认为中国的稀土元素出口规则“存在问题”。丹羽在与各国大使会谈时表示:各国应协调步伐,一致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在解决稀土元素出口的问题上,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向中国施以外交压力。

这已经不是外国第一次就稀土问题向中国“发难”了。2009年,美国和欧盟就我国限制包括稀土在内的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向WTO提出申诉。

我国的稀土出口政策所以会触动各国的神经,取决于稀土的特殊用途。稀土并非土,而是17种彼此相似、很难分离的稀有金属总称。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先生说:“由于稀土有着非常奇特的光、电、磁、催化和生理作用,只要使用一点点,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稀土在军事方面有重大用途,比如可以为导弹提供更为精准的制导系统,可以使坦克的外壳更加坚硬。这使它与铀、钍等放射性元素一样,与国防安全和国家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

稀土在民用科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意义。“手机为什么可以越做越小?电视色彩为什么越来越鲜亮?电脑运转为什么越来越快?稀土材料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向《国企》杂志介绍道,“国家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都会直接或者间接使用到稀土。”

因为应用领域广泛,使用效果立竿见影,所以稀土一度有工业味精的说法,但是张安文并不认可这一说法:“这还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味精是可以没有或者被替代的,但稀土的作用无可替代更不能缺少,因此我认为还是‘工业维生素’的说法更恰当。”

“在特定的领域,稀土与其他元素的关系就是1和0,有了稀土,其他元素的存在才有意义,相反,如果没有稀土的存在,很多高新科技领域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室主任毫不掩饰自己对稀土的赞美。

正因为在国计民生中广泛的应用价值和不可或缺的地位,稀土被美日等国列入了21世纪战略元素。也正因如此,中国稀土政策的一举一动才会引发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应。

从稀土到“泥土”

众所周知,稀土这种重要资源并非中国所独有。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今年7月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报告中披露,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其他三国的产量都为零。

造成“中国稀土独撑大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尽管稀土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但是由于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直至70年代,中国稀土应用领域还在“守着宝藏要饭”:一方面以极低的价格出口稀土原料,另一方面再以几十倍乃至数百倍的价格回购稀土制品。因此,当时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徐光宪教授接到任务,已年过半百的他为打破外国对稀土分离技术的垄断而第三次改行。

在两间简陋的实验室中,徐光宪依靠手摇计算机,自主创新出一套串级萃取理论,把镨钕分离后的纯度提高到了创世界纪录的99.99%。其后,徐光宪又将这一实验成果转化成为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一排排萃取箱像流水线一样连接起来,只需要在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的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这一技术在中国稀土行业被广泛使用后,国外相当数量的稀土分离企业减产或者停产。此后中国稀土的分离技术一直处在世界的最前列,作为稀土科技领域的杰出代表,徐光宪也因此荣获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现在都认为国外关闭矿山完全是有意而为之,实际上并不一定。因为中国的资源本就丰富,徐光宪又带来了技术优势,人工及相关辅料成本又较低,因此很多外国分离企业是被迫关闭的。”包头稀土研究院情报研究室原主任、中国稀土信息中心首席顾问窦学宏教授如是认为。

这一成果也成为了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如今,除储量外,我国在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三方面也都位居世界第一,不仅能生产各类单一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氟化物、稀土金属、稀土合金,也可生产稀土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

但是,由于宏观调控不当,这一技术被过分推广,导致中国稀土分离企业遍地开花。据统计,我国从事稀土矿产开采、稀土冶炼分离的企业接近200家,全行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多数小企业设施落后,技术开发力量薄弱。由此而对稀土行业发展带来的风险与困扰,恐怕就非徐光宪当时所能料到的了。

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稀土价格长期过低。在世界电子、激光、超导等高科技产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未水涨船高。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约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六成左右。以2009年氧化铈的出口价格而言,每吨不过1.4万~1.6万元人民币,折合每公斤不到16元,被讥为“猪肉价”甚至“泥土价”。

“目前,世界稀土氧化物需求不过14万吨左右,但中国的生产量已经超过20万吨。”在张安文看来,正是严重的供过于求,才使得稀土卖出了所谓的“泥土价”。

小行业有大烦恼

贱卖只是表象,根源在于稀土行业的无序竞争。

我国的近200家稀土企业,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其中许多是中小私营企业,年处理能力在2000吨至5000吨的只有10家,年处理能力大于5000吨的只有3家。过于分散的格局和现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监管体系之间的缝隙,为不少企业的违规运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加上企业之间的信誉缺失,使得大多数企业在报价时竞相杀价,交货时以次充好。”李卫介绍道。不少企业就在低报价和差产品之间挣扎求利。据统计,稀土价格低迷时,国内有关矿产企业的利润普遍只有1%~5%。

艰难的处境迫使企业不得不去开采更多的稀土,以薄利多销的模式尽量降低自身的生存风险。于是,资源就成为争夺的核心。围绕着资源,各级地方政府、地方国企、私企乃至合资企业等都不肯有丝毫的让步,竞相上马新项目导致产能进一步扩大、价格继续下滑的怪圈多次上演。

几番循环,中国稀土总储量直线下降。具体减少的数量争议颇多,并无一个权威的说法,但大幅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过程中,相当多的国家从中受益。对此,温家宝总理评论称:在中国管理最混乱的时候,一些国家廉价购买了中国很多稀土,现在还有不少储备,他们心知肚明。

问题还不止于此。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着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包头市也因此得名为“世界稀土之都”。“稀土虽然给包头带来了名气,但却未给其带来应有的财富。”徐光宪先生的得意门生、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严纯华如是评价。由于白云鄂博矿是铁、稀土、铌伴生矿山,且前期开采以铁为主,稀土随铁开采,这直接导致稀土利用率低下。90%的稀土进入尾矿库,随着风吹雨淋,导致稀释贫化和杂物污染,对二次开采带来不利影响。

事实上,早在1952年,就有专家提出,白云鄂博的开发应以稀土为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构想始终未能实现。严纯华无奈地表示,尽管大家都知道随铁开采的方式是错的,但是要扭转过来并不容易,因为包头有太多的人依靠钢铁吃饭,眼下稀土还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要在行业的发展,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之间找到一条妥协的道路。”

“如今包钢稀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转变思路,在开发时以稀土为主,就地处理。”刚从内蒙古来北京开会的窦学宏带来了最新的好消息。

与北方包钢稀土依赖白云鄂博稀土矿而形成的一家独大格局不同,南方稀土资源散布在以赣州为中心的江西、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等五省几百个县镇,且以我国独有的、价值更高的的中重型离子型稀土矿为主。由于矿源分散,盗矿、非法开采等现象时有出现,局面更为复杂。故中央针对南方稀土市场的配额、限产等若干治理政策均收效甚微。

无论南方北方,稀土开采对环境的破坏都很严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介绍,如今广泛使用的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我国付出了高昂的甚至不可逆转的环境代价。

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我国2006年开始逐步减少稀土出口。今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2009年的50145.1吨少了近40%。2010年7月8日,商务部更宣布将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减少72%,意在控制稀土快速流失的局面。

但实际上,由于稀土内部17种元素目前的价格是不等的,如氧化铕目前的市场价达到了250万元/吨,出口氧化铈却只需要2.5万元/吨,相差足足100倍。“可是商务部的出口配额制度对于具体哪些元素并未作进一步说明,这直接导致了氧化铕、氧化镝等更珍稀贵重元素的加剧流失。”严纯华感慨道。

让李卫觉得不解的是,在稀土资源日益减少、向外流失严重的背景下,出口稀土新材料居然还可以享受国家出口退税。“这也就意味着,国家为外国的进口实行了财政补贴,进一步调动了国内稀土出口的积极性,也导致稀土涨价动力严重不足。”

因此,2007年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卫提交了一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稀土资源”的提案。提案对稀土行业存在的储量消耗过快、持续利用堪忧;初级产品过剩、出口低价竞销;应用产品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管理缺位、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议案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重视,并作了相关指示。但时至今日,李卫提案中提到的诸多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相反有些情况还愈演愈烈。

央企大举进军

旧局未定,新变又生。

9月26日,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与江西省国资委签署了《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根据协议,中铝公司将以增资扩股方式对江钨控股集团进行出资,成为控股股东,计划在未来3年内向江钨控股集团增资100亿元,在江西打造稀有金属、稀土等在内的产业基地,在3~5年内使江钨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按照中铝的构想,近几年要逐步压缩铝主业,全面发展铜、稀土等多金属,以实现多金属业务的“再造中铝”计划。

中铝在江西显然是后来者——7年前,江西政府曾以江钨集团为筹码引进中国五矿集团以下简称五矿。2003年,五矿通过下属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矿有色与江钨集团共同组建了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有限。其中,五矿控股51%。

怀着“全球最大的集采、选、加工及应用一体化的稀土企业集团”梦想的五矿并未就此停步。2008年11月,五矿子公司五矿有色联合江西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定南大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组建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矿有色占股40%,为第一大股东,并从中获得了稀缺的配矿权。有分析认为正是这一绕过江钨有限,剑指当地稀土资源的单方行为,让意在通过引进五矿,借重其资本优势盘活当地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江西失望,也成为双方关系走冷的导火索。

2008年,江西组建了由省国资委出资监管的江钨控股,控制了江钨集团70%股权,而如今江钨控股被中铝收归旗下,业内普遍认为,江西方面的意图在于以中铝制衡五矿,可以预见,五矿、中铝以及江西围绕稀土资源的新一轮角力即将开始。

中国有色集团以下简称中色则选择了广东作为破局之地。公开资料显示,中色控股的广东珠江稀土冶炼厂产能为3000吨,而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珠江稀土冶炼厂搬迁到广东新丰县并可扩产至7000吨。目前,中色已联合三家稀土加工企业在新丰县组建了号称国内最大的稀土分离企业的中色南方稀土公司。

“目前采矿权都集中地方政府手中,央企进入之后,只能在分离环节发力,但他们都不想抛开资源这一块,因为现在普遍的共识是,在稀土行业,资源决定主导权。”窦学宏分析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稀土买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青山   编辑: wangtao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