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苏兰) “倡议设立‘国家质量奖’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早在三年前,我就提出过,不过当时没有这么多人关注。今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质量,再次强调打造自主品牌,给我们更多的信心。或许,今天设立国家质量奖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时候了………”3月5日晚7点30分,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在广东代表团驻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从质量角度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将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必须成为一个“质量强国”,而质量强国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虽为制造大国 但质量问题已成紧迫任务
与董明珠代表不谋而合的有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他提交的提案建议是:设立“国家质量奖”,激励有突出贡献者。“质量统计”也应成为今后考核地方政府的指标。
蔡建国说,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仅拿食品安全质量来说,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曾在国内外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更令人忧虑的是,2010年,全国多个地区又发现了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近期又爆出“皮革奶”等事件。保障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已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代表委员们提出的议案或建议是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数据显示,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大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其中,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国制造业品牌只有17个,且前100名榜上无名。
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对“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这表明,“中国制造”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其尴尬的现状,不仅值得人深思,更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认为,中共十七大已提出“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我国包括上海在内的22个省、直辖市先后设立有地方政府质量奖,调动了广大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追求卓越的热情。在这种形势下,一个代表国家最高层次的质量奖理应“呼之欲出”,成为各行各业的“标杆”。
邵志清建议,“国家质量奖”在具体细节上,可以分别设立集体奖和个人奖,奖励在质量提升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各种企业和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生产第一线操作岗位上的生产者,专业从事质量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等,周期可考虑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最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提案中写到,建议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抓紧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设立“国家质量奖”。以“质量强国”战略引导国内产业向现代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换代,促进我国出口升级转型,并强化全社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
各方呼吁将“质量强国”确定为国家战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这个时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而攻坚阶段必须找到突破口迎难而上。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突破口”。与董明珠代表一样,早在2008年就正式提出“关于设立国家质量奖”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认为:“在中国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我们必须冷静思考:中国产品仅仅依靠低廉价格抢占市场的做法是否可以长期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何在?”陈海啸建议以国务院名义设立和颁发国家质量奖。鼓励优秀企业、组织参与国家质量奖的评奖活动,在追求卓越中提高竞争力,以质量兴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奖励条例》;设立国家质量奖基金会。
刘汉元委员表示,我国正处在加快结构升级转型、加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充分地反映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
他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质量强国、让更多的中国制造成长为‘世界名牌’”的建议。他认为,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解决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质量的问题,必须把质量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他举例说,上世纪50年代,德国政府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使德国制造业在战后迅速崛起,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打造出奔驰、宝马、西门子等一大批世界级“德国制造”知名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长李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形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议将“质量强国”确定为国家战略。
李静说,目前阶段我国提出“质量强国” 战略尤为迫切,原因有三:
一是经济的大国需要做质量的强国。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的产业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我国目前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水平还难以经济大国的地位相匹配,许多出口产品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我国企业还是处于加工厂者的角色,出口产品的利润多数被掌握技术和专利的发达国家赚取,因此我国目前出口额很多但利润很少,此种情况亟待改观。
二是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亟待提升。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质量问题限制我国产品出口,质量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理由。另外我国出口产品很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加工产品,部分产品质量问题也的确影响了我国的形象和信誉,此种情况亟待改观。
三是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信心。党中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要求当前要加强质量工作,提高质量水平,确保质量安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加强质量基础,坚持以质取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使我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董明珠代表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改变质量现状,既需要国家‘下重拳’,也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以过硬的质量打造国产品牌美誉度。”
董明珠的话语中透着坚定:“质量强国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就应该视质量为生命,打造最好的质量才是对消费者最好的尊重,用质量打造品牌、树立信誉,进而成为世界品牌,给国家争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