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在非常快速的上升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11月5日至6日,“首届财新峰会:变革世界的中国策”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报道。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发言中称,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在非常快速的上升。下面是高善文发言实录:
高善文:完全认同叶先生的观点。大家讲的很受启发。我想重点提出几方面的证据跟大家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更具有技术性也更专业一些,不然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未免会流于表面。我想提出五个方面的证据供大家讨论:
第一,我们检查不同类粮食作物的横断面数据,可以看谷子、花生、大豆、棉花、小麦、粳稻,不同类农作物,横轴上可以计算不同类别的农作物由生产技术决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谷子的劳动力密集程度比小麦大得多,花生的劳动力密集程度非常高,这一点可以根据经验计算。纵轴上可以计算不同类农作物长时间序列累计价格涨幅,之所以计算长时间序列的价格累计涨幅,是为了运平短周期时间天气的灾害,农产品周期影响,计算七八年数据,两个数据放到一起看到一个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7-0.8,可以计算所有统计指标都具有非常好的结果。这个结果清楚得告诉我们,从一个长序列来看,一种农产品长期的累计涨幅越大,与这种农产品自身的劳动力密集程度的强弱存在着非常强的联系,对这样的联系我们考虑了很长时间只有一个解读,说明一方面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在非常快速的上升,另一方面低端劳动力快速上升在推动光谱农产品的上升。
第二,中国在讨论低端劳动力的工资,长时间的可靠序列在哪里找,国家统计局找不到,甚至在草根调研也找不到稳定的序列。替代的办法是观察一个综合的不同类别的农作物加总一起的价格指数,知道它的价格指数,知道了它的成本构成,劳动力投入,可以倒推出来长序列农民工每工作一天的边际报酬相当于工资水平,可以计算出20年的数据,如何知道这个数据可靠,把国家统计局在草根调查层面的有序列数据进行比对,04年以来的有序列数据这两个数据是一致的,这样对这个数据就有了合理的信心,长期农产品不可能有超额收益。我们得的第二个结果是,从1990年到2004年,剔除通货膨胀以后,农民工的累计涨幅是零,而2004年到2009年农民工工资的累计涨幅大概是百分之三百左右,如果你说最近的劳动力工资上升是因为工资增长,劳动力的需求,但是从2004年到2009年很难认为不需要农民工,很难认为工资不增长。
第三,我们可以以90年代初为基础计算CPI的定基数,设定1993年等于100,计算CPI食品的定基数,还有剔掉食品以外的定基数,从1993到2003年,十年时间里两种价格的定基数一样,尽管在短期之内有背离,93年-96年食品涨得高,但是96年-02年后来跌得快,从93年到03年做长序列定基数的计算,到93年等于100,03年等等于140,在非常长的序列上,核心的物价指数累计涨幅等于食品价格的累计涨幅,而这个涨幅在理论上可以理解也是可以预测。这样的计算方面从03年拉到现在2010年,我们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弥合的裂口,这个裂口意味着在过去比较长的时间里,食品价格平均和累计涨幅大大高于非食品价格的累计涨幅。
第四,计算日本从1960年到1970年,计算台湾和韩国从1984-1995年的数据,计算两个数据序列,一是食品价格包括食品价格以后全部CPI累计十年平均涨幅,二是计算其他大类物价比如说PPI平均涨幅。日本的数据看到到60_70年平均的CPI5%-6%,平均的PPI涨幅只有1%,这么大一个裂口,60前以前的数据在72年以后的日本数据没有出现过。打开日本数据的细项,原因主要是食品价格快速上升,包括一部分要大量使用低端劳动力服务价格的上升,比如说理发、美容。这样的结果把韩国、台湾84年以后的数据可以复制,其他的时间段都是没有的。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dingh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