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故事汇”分论坛问答环节实录
主持人薛澜:分享了他们对创新的认识和他们这种体验,我想直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请在座的各位,大家有很多对创新的理解和体验,请大家先提问,每一次一个问题,而且需要简明扼要。
提问:我的问题想提给陈立峰、张向东、谢国睿,你们是创新产业的老总,你们讲了实现创新的知识、能力、但是是不是我们大家,我还想知道创新不仅仅能够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会有其他的作用,只是我不太知道,你们能不能给我们详细的讲一下。
陈立峰:我的理解这样的,第一方面,马克思讲的科技是生产力。第二方面,因为有市场或者人类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民族的需求造成这个需求,但是这两种有时候是由一方主导的,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参加了一个美国的芯片公司叫做Mobile,老说这个CEO不可能成功,每天就喜欢玩技术,管理一塌糊涂,这种公司反而成功了,因为这个行业就是靠纯技术成功。但是有的公司靠对消费者的理解,还有的公司是两者都胜出,比如说Apple,既在对技术上创新,也在对用户的体验上进行创新。还有一种是商务模式创新,有时候还要踩对点,踩得太早有可能成为先驱,先驱做不好就变成了先烈。比如Google时间点就非常好,更早的模式是是别人做的,但是Google把它发挥到最极致,真正的赚到钱。我们自己公司也创新,有种创新模式叫做就是买公司,像思科,不愿意有太多创新就是买公司,但是一个人搞清楚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另外一批人把东西卖出去,通过部分并购来达到创新的目标。有的人进行原创性的创新,创新也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需求,都需要技术、产品加上市场,最后混合在一起的商业模式,但是比例不太一样,有的人偏技术,有的人偏需求,所以中国偏需求多一点,比如微创新是最近特别热门的话题,有的可能偏商业模式,腾讯这个模式在美国都没有,微软都没有想到过,这是我的理解。
谢国睿:我觉得不同学科的融合是非常有趣的主题,就此有很多的话来谈,我提到了生物、物理、新材料、能源科学等等,可能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来看他们。前面我们来说到工程和业务模式,财务模式以及分销模式、关注客户的模式等等,我想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中国具有的优势是有很多人,在所有的这些领域都在进行能力建设,如果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发展的比较早,那么这种开放和对于基础性的专利进行保护,给公司进行平等的待遇,不管他们的资本结构如何。保护知识资本和专利很重要,最近温总理做的发言都是非常好的,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出的一步,我觉得对于保护各种创新都是有好处的。
提问:现在有这么一种说法,互联网最大创新是腾讯,刚才陈立峰也说“追随别人创新”,腾讯就把这个发挥到极致,无论你做什么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体验创新,立刻就学过去,让你这个创新没有开花结果就死掉了。像这种情况,向东3G门户作出一个很好创新,编出一个很好的点子,腾讯就会很快的学,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诉讼这方面没有,跟它吵架像360那样没有很好的结果。如果向东遇到了腾讯怎么办,如果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你找到BCG,能给你提供什么好的办法,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应对腾讯?
张向东: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对付谷歌,这是我想得更多一点的问题。假设您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您是马化腾的话,您会怎么做?你负责全部股东的利益,这是第一的,如果不违法,只是口碑差一点,你会这样做吗?(提问者回答马化腾不会考虑你的利益,而且他一直都在这么做。)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只有在某些领域跑的更快。确实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很多东西的界定是无法用法律的方式界定,3G门户网最早把手机理解成互联网终端,我们做了免费模式,别人就不用吗?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只能让内容做得更好,服务让用户的体验更好,技术产品比别人更加先进,流媒体技术比别人播放得速度更快,浏览器的技术更好。我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比他更好、更快,在这个领域里面除了这一点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耐迪贤:我也想评论一下,因为我觉得这个现象在技术行业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互联网上确实不是第一家能赢,尤其在经济上更有前景的技术可能会更好,会更有发展。你说要跑得快的公司必须要不断的升级,需要有一个很小的核心技术需要迅速的升级,迅速扩大规模。我们看看中国,尤其是私人公司,谁最成功?他们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在升级的基础上创新很重要,并不是基础技术的创新而是进程的创新很重要。本地的公司比如说从广东省发展到其他省进行并购,比如说腾讯如何从一个产品最终发展到很多产品,这里面有很多创新,而且有很多成功的创新,那么像3G门户、文思信息你们也要考虑这个问题。
提问:请问薛院长,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大家看到自主创新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最近的半年里关于自主创新政策的推迟颁布,以及“十二五”规划里面弱化了自主创新的表达,只是在科教兴国里面要自主创新。在国家层面上是怎么考虑自主创新,从以前的创新到现在的创新还是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是不是因为外部的一些压力,当时提出自主创新有一些贸易上的摩擦,同时上升到外交的层面,还是说由于内部的考虑,比如说中国很多企业新能力确实不强,没有太好的创新成果,请问你的想法?
主持人:你的提问比较创新,问到了主持人。第一,中国提出自主创新的本意并不是说中国有意识的在国际市场上、贸易上利用自主创新作为手段,中国确实面临怎么样鼓励中国的企业,从原来比较依赖于国外的技术或者说一些专利等等,从事OEM的生产进行转变,这是很多国内企业比较依赖的模式。实际上是希望从这种模式上跳出来,这首先是自主创新的本意。第二,真正的创新需要开放,需要各种想法的融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自主创新的解释有三种: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继承创新,这种自主创新就是创新。我想推动创新目前在国家意义上没有变,但是现在的提法更多是的回到创新的本意,作为这点可能也是从怎么样能够更好让各方理解来共同推动,我个人感觉从坚持原来推动自主创新的本意方面没有变化。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交流非常简短。像这样的讨论最后的都希望各位嘉宾留下一句话,我们请在座的各位对我们的技术创新这方面有什么样的预言或者寄语,请张向东再打一个新的赌,看看明年验证一下赌是否正确。
耐迪贤:首先我的想法,我们要记住创新是所有需要进行转型的基础,中国走的不错,要记住中国创新的核心在于针对客户简单而迅速的产品进程创新,今后数年间这个策略应该是很成功的策略。
陈立峰:追求自己的梦想,保持一个纯真的赤子之心,创新就会来。
张向东:手机互联网是中国最具创新的领域。我可以提一个建议,是一个环保的创新,希望下次做这个会议的时候不要用瓶装水。
谢国睿:谢谢。我想这也是我的预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有很大发展。我最早到中国是23年前,所以我学的第一话就是“喂喂”通话的时候用,现在中国赶上了,从我们对市场的理解,我们的同行说五年前所预测的东西可能到现在事情发展的很快,移动设备、移动服务、移动互联、移动商务,包括卫生、教育、媒体、娱乐方面都是处于比较先进的领域,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方面,而且真正的产生了效益。我们看到其他地方的一些人,会考虑他们的移动商务,移动银行等等是否需要调整,再也不需要30年前一样,他们在学东西,我觉得移动互联是一个方向,这是我的预测。
主持人:也感谢各位的积极参加,我们这个专题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结束)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