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吸引了很多中国国内专业投资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兴业全球基金公司今年已是第三次组团奔赴奥马哈,在参加了4月30日的股东大会之后,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刚刚走出会场的兴业全球基金杨卫东。
上海证券报:据我了解,兴业全球基金已不是第一次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您对这次会议总体作何评价?
杨卫东:今年是我们兴业全球基金连续第三年派员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我本人则是第一次来参加这一盛会。
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场的气氛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首先是策划十分精心,组织方把伯克希尔所有收购的企业,以电视画面的形式,通过图片、视频和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活动传递的信息,也比较符合巴菲特自己所说的始终坚定投资“大消费”的概念。
在巴菲特给我们描绘的这样一种健康的消费生活中,来自不同肤色、民族和国籍的消费者,都发自内心地流露出一种幸福感,会场整体营造的气氛很和谐。
全世界的股东们,能够从全球各地不远万里赶到这个地方,这本身就很令人感动。而巴菲特也通过自己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他的投资理念、策略和方法很好地传达给股东们。
上海证券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杨卫东:感受最深的还是他的价值投资理念。他对多数投资的公司,持有周期基本都是8年以上,不管是通用,还是可口可乐、吉利。这对很多做投资的人其实是一种启迪,就是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是不是真的做到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
还有一点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尽管巴菲特已经80多岁,但他在讲述投资和解答各种提问时,思维依然非常缜密,逻辑也很清晰,这一点非常不易。这说明,他的知识面很开阔,对于外界传来的各种信息,他都能通过一种主观的思考来吸收和判断,甚至也包括来自美联储等官方的信息,然后才用于自己的投资参考,这是非常难得的。
上海证券报:巴菲特的理念对国内投资人特别是机构投资人有何启示?
杨卫东:对我们国内的启示很大。这些年来,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一直在倡导价值投资,特别是随着基金等机构投资人的快速发展,大家一直认为,基金等更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将有助于价值投资理念加快形成,有助于市场稳定。
不过,从这些年市场的表现看,还是出现了博弈、注重短期效益,还有很多其他的投机行为。国内的机构也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但体现在形式上,往往难以走出和摆脱短期效益的怪圈。基金公司也好,保险公司也好,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好,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在这方面,巴菲特能给我们的启示非常多。比如,我们的投资人能不能为短期的交易有更多担当,能不能把短期波动对自身带来的影响置之度外,我觉得现在要做到这点还很难。
上海证券报:我这次也注意到,来参加巴菲特股东会的中国人很多,您怎么看这一现象,这仅仅是“朝圣”而已么?
杨卫东:中国资本市场起步的毕竟还是比较晚,而美国资本市场则有200年的历史。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投资人走出国门,了解一些海外真正的投资大家的思想,跟他们交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气象。我也希望更多的投资人能把这种风格带回国内,希望我们国内真正诞生一些好的、有良知的、有长期发展规划的上市公司。
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以前中国非常贫穷,资本市场的发展到现在也不过短短20年时间,有现在的成果实属算不易。现在有这么多国内的投资人、投资家和投资机构走出国门,来听像巴菲特这样真正在投资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大家传授投资经验,这对我们将有极大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