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险渠道优势凸显 新准则无碍平安价值增长
□ 本报记者 冯淑蓉
8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将陆续公布中期业绩数据,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寿险业务,上半年行业整体的保费收入增速呈先高后低的趋势。从规模总保费看,传统三大险企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人寿前6月分别入账1929.99亿、904.96亿和523.06亿,泰康人寿以546.26亿略超太保升至第三,令座次发生微妙变化。
从平安最新披露的中期业绩报告看,上半年,平安人寿个险首年规模保费收入达259.4亿元,同比上升52.1%,首次超越主要竞争对手,同时个险新业务价值NBEV同比增长44.7%至82.2亿元。
按规寿险模保费计算,上半年国寿、平安和太保分别同比增长11.7%、23.4%和48.8%。国寿继续延续调整产品结构态势,总保费增长放缓。从趋势上看,三大险企6、7月份的保费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的环比下滑。但平安人寿进一步收窄与国寿的保费差距,保费比由前6月的46.89%上升至前7月的47.04%。
在规模保费环比增速出现分化的同时,三巨头销售策略也呈现差异化。从个险渠道来看,平安寿险优势明显。中报显示,平安人寿个险、银保规模保费贡献合理,其中个险规模保费733.6亿元,占总保费的81.8%,81.3%的个险保单缴费年限长达10年期及以上。而在保险公司纷纷扩张银保渠道的情况下,“目前整个银保渠道均出现高速增长,前六大公司都呈现80%、100%的增长,国寿的增长也不低。”一位中国人寿高管表示,中国人寿依旧占据银保老大的位置。
今年中报三大险企还将首次同时发布新、旧会计准则下的保费收入明细。分析人士指出,保费收入的分拆并不表示企业总体保险业务规模将有所减少。险企盈利来源的三差,即利差、费差和死差,不会因为会计口径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客户来讲,新准则的实施并不改变险企和客户之间的契约责任、保险合同、保单责任,保险、投资账户的分布也不会受到影响。市场分析师们普遍认为,保费计算方式的变化仅仅改变了保险公司的会计记账方式,并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基本面,规模保费这一统计指标仍具有实质意义。
更多数据,请访问凤凰网财经数据中心(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