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平:中国几十年来在创新方面的发展微不足道

2010年08月28日 12:29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财经讯 中欧-张江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8月28日举行,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上海自然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兴平作论坛主题演讲,杨兴平表示,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唯一做得成功的就是中国制造,再加上几十年来房地产的发展,让很多企业获得了收益。但是别的,我认为都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在创新方面,我认为是微不足道的。

以下为杨兴平发言实录:

杨兴平: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可以来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我相信这个主题也是这次张江论坛一个核心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创新,其实跟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型最根本还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世界各地,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产品上贴着“Made in China”,无论是苹果还是三星,等各种各样的消费类产品,基本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最核心的一块。中国制造,占了我们GDP的绝大部分。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唯一做得成功的就是中国制造。再加上几十年来房地产的发展,让很多企业获得了收益。但是别的,我认为都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在创新方面,我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创新,我们必须到认识到这一点,在整个全球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挑战,而且我们做得非常不够。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创新做得很好,我们已经很满足的话,相信在座多数不会这样认为,真正了解创新的相信也不会这样认为。

今天要谈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问题,首先我简单谈一下中国制造的现状,毫无疑问中国制造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中,成为一个主流了,这是值得大家高兴、自豪的。大家想一下,中国制造能这样快速发展,就是因为这些欧美发达国家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中国才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他的原因很简单,首先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能源资源等,所有的资源。其实,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得了中国制造这样一个大的规模。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去解决呢?其实大家一直在谈,要靠创造、靠创新,要自主的知识产权,我们要培养大师级的人才,但这可能吗?在中国的环境下不可能。我这个话比较刻薄,是不可能的。很简单,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欧美的教育体制相比,尤其是美国的教育体制相比,我们有本质的差别。最大的差别,我们整个社会,每个家庭强调强度读书是考分挂帅,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就使我们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培养原创性的人才,也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有个别现象、少数现象,但是大部分人是复合型、应用型的,或者说是向别人学习、拷贝型的人才。大学,有很多的问题,大学和科研机构我认为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近亲繁殖的问题,中国称之为一流的大学,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二流大学都排不上,为什么?填鸭式、考分挂帅,还有近亲繁殖的问题,这使我们中国没有一流的大学。在这样的基础上,你看我们谈创新?我们没有创新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和我们政府有关。我们的政府大部分领导人都是技术出身的,他了解、理解,骨子里是工程师,所以他觉得工程技术很重要,所以他也会强调。自然而然,媒体也会强调。我们要有核心的技术,我们要有知识产权,要做研发、做投入,还有我们的经济实力,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那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要从现代意义上来分析他创新的根本在哪里。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研究美国这些大学他们做了多高深的创新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对像苹果、Google这样的企业,他们成功在与什么地方?只要对苹果稍有了解的,会同意,苹果很少做原创的研究。几十年来,苹果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进行最完美的组合。但是它组合的驱动力是什么?不是我们要做原创性的技术而做技术,他是从消费者、从市场来获取原动力。他们做的所有产品,都是在看消费者需要什么,消费者在用这些产品的时候有什么问题?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他们来进行创新,他的创新更多是从用户的消费心理学,甚至从精神深处挖掘他的创新。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未来不是传统意义上原创性的进行创新,而是从市场、从消费者的需要来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我认为会非常有效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这里面的创新我刚才提到主要是用户体验的创新,还有一个,我相信在中欧管理学院也是非常重视的,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这里要和大家提到一点,相信大家在各行业当中也看到这样的成功案例,从过去传统意义的一次性收益模式,到未来多次性、连续的收益模式,这个例子同样也是像苹果、Google的情况,Google,你每次点击都为他带来收益。苹果,你下载歌,可能是每天、每周、每个月会发生的事。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创新是未来最根本的创新,而不是原创技术的创新。30年前像英特尔IBM这样的企业,是从核心技术进行创新,那是有必要的。因为你做了这个技术,别人无法做,你可以靠这个技术打遍天下。但是,现在没有一个企业可以说他可以把所有的技术做出来。现在,你更重要的是找到市场、找到消费者的需求,围绕这样的需要作的创新。微软、苹果,其实他都没有在技术上进行原创,都是在商业模式、在市场的用户体验上进行的创新。

这里要重点谈的是IT企业的创新,电脑企业、通讯企业、家电企业,这恐怕是中国制造的巨大主题。中国大型的企业,像海尔、联想、TCL等,都是属于这样的类型,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这么多企业,其实都在生死线上挣扎。首先,这些企业要能突破,要走出红海。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包括对美国的企业思考、了解、分析,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思考5C融合,其实大部分企业过去十几年也在做3C融合的问题等,未来要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这必须要放在首要的核心任务里面。还有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为什么要用coetent?互联网上任何一个服务,都可能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或者家电,作为载体,源源不断的提供给每位消费者。他带来的改变就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这是一个融合,这个非常重要。5C融合之后这样的产品、这样的服务,我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创新,应该说我们有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全世界的电脑、手机基本都是在中国生产,可以说是80%以上了。现在我们要利用这样的载体,把非常好的、有增值服务的内容,把每个用户的环节和体验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我这里要谈到的是创新,我们首先要在商业模式上创新,一定要从一次性的盈利模式变成多次的盈利模式,哪怕每次都是很少的,像Google,你每次看上去很少,可能只有几分钱,但是有了聚集效果,就很大。像Google、苹果,他的利润率、经济效益会远远大于中国所有的企业。稍候我会和大家说一个数字,比如苹果一家企业的利润,比中国所有的IT企业加在一起还要高。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里面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商业模式的问题。我们在未来的创新里面,从盈利模式、从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品牌理念等方面,我们要进行创新。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

第二个创新,比较务实、实用的是把现在所了解、掌握的工程技术、制造的能力提升,通过什么方式提升呢?不是在原创技术上进行提升,而是在设计上。这个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这个设计是用户体验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工程技术、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我们产品拿出来才会人见人爱,从消费者的内心深处打动他们,最根本的是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手机这个行业我比较了解。经历了从电脑、到互联网再到手机,差不多30年的时间。手机的问题,是30年来,从摩托罗拉到诺基亚、到三星,他们前仆後继做了很多的努力,尤其是诺基亚。苹果,在手机没有任何的基础,这个我非常了解。苹果最初的团队,是我在硅谷的团队,卖给苹果,一开始他们就没有任何的基础,买了外面的企业。但是最核心的是什么?不是推讯技术,他们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是消费者需要的问题。他从根本了解了消费者在用手机碰到的问题,无线互联网通过手机上网,我也问心有愧,我做智能手机,做手机上网做了很长的时间,我认为苹果做好,就是真正实现了无线互联网,哪怕不是用3G的网络,用的是WIFI的方式,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凭无线上网,打动了整个手机用户。手机有很多的动能,但是里面有很多的功能我们不知道怎么用,有的时候,用的都恨不得把手机砸掉,因为设计得很差。苹果的界面设计,从本质上改变了技术导向的方式。iPhone成功,就是因为用户体验上做到了极致。相信这个创新只是开始,在手机行业,苹果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相信再过三到五年,他可能会占领50%到60%的市场份额。这一点,就是因为用户体验消费心理学的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大家看到苹果的产品觉得产品很简单、很简洁、很美。美,是外在的美。更重要的美,苹果的设计团队、市场营销团队所强调的是怎样不仅仅是在外观上打动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如果我们从心理上、从精神上打动消费者的话,这样的消费者对你一定是最忠诚的、口碑传播效果一定是最好的。苹果无论是用颜色还是用形状、用材质,里面每一个细节不光是做到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做到内在的美,有内涵的美。他那种气质会打动每一位消费者,打动消费者,不仅是外观好、视觉效果好,更重要的是触动到了内心深处。在座的如果有心理学家,一定会研究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现代最大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的心情很浮躁。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压力是巨大的。现代人类最需要找到的是内心深处的宁静,这是绝大部分宗教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很多人非常虔诚的信奉宗教?因为他内心找到了宁静。如果你的产品可以从灵魂深处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相信这个产品一定可以打遍天下,所有的消费者会热爱它。大部分人,最重要追求的是内心深处的宁静、那种美好的感觉。你在颜色上,对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感受有很大的差别,用红色、黑色、白色,用不同颜色的组合对内心深处是有影响的。像苹果这样的企业,他是在研究这样的东西。他不是研究我这个芯片是怎么回事,这个部件怎么做得更好,他是在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上有怎样的感觉。如果这个做好了,相信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获得成功,这是自然而然的成功,不需要我们追求。因为消费者会热爱、会追捧他。这就是未来所有的企业要进行的创新。5C融合,最终的核心是我们把消费者的根本需要解决了,然后需要好的内容、好的服务,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做好了这个企业就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大学过去大部分以工学院为主,工程技术、数理化。未来,我们的大学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工程技术、科学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要求是每个人才培养出来要懂得,尤其是为企业服务的,要懂得消费心理、商业模式上着手,这方面融合进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我们大学培养人才的时候,也要朝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迈进。我们怎样应用美国创造的好的技术、好的理论把我们的工业制造提升、精益求精,通过工业设计可以很好的起到效果。商业上我刚才和大家讲得比较多,每个企业的突破口,下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从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有了这两个创新,别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的创新,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再去找什么样的技术适合于我们的创新需要?

这里举一个例子,TCL这是一个上市公司,我的数据大家都可以看到的。简单比较一下TCL和苹果的差别,应该已经超过2.4万亿,TCL是6亿美金。销售额是10亿,苹果是500亿。TCL的盈利能力只是苹果的1/150或者1/200。我们从销量、利润率的角度来看,200个TCL也顶不上一个苹果。IT行业,这么多企业,应该说是中国制造业最核心的部分,我们占的利润率非常低。

南京,差不多都是制造业,像昆山、苏州、无锡,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基本都是制造业为主。如果我们的创新可以带来1/100企业可以倍增。像TCL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产品的销量增长了一倍,市值增长了差不多十倍。增长一倍非常低。现在,在制造业里面,我们的利润率非常低,和苹果相比,在iPhone产业链里面,苹果占80%,富士康占了5%,别的企业加起来占15%。如果制造业可以从5%提高到10%,应该是有很大的可能。但是这个可能会带来怎样的转变?也就是说,中国未来应该全力以赴的思考中国制造业从5%提高到10%,中国还没有达到5%,相信我们平均水平还没有能达到富士康的能力。相信我们是从2%到3%,提高到5%、6%,这样我们的经济总量也会提升。这是我们要做的,而不是去搞什么云计算、物联网。当然,这些概念、这些创新是需要的,但这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根本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中国制造业问题的解决,我要呼吁更多的专家教授去呼吁、思考,要讨论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中国经济的主题。如果这个我们丢失了,我们就没有这个基础了。中国未来50年就是要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可能50年后中国会不断的有新兴产业的创新,也许会引领世界潮流

我就先讲这些,如果接下来有机会我们再进行交流。

相关专题:

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tianql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