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民生证券研发大扩容 “前导后驱”模式受关注

2011年07月05日 04: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欢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记者 张欢 ○见习编辑 蔡臻欣

一段时间以来,各券商研发部门之间的“人才战”已渐趋白热化,动辄上百万的“转会费”令众多中小券商“叫苦不迭”,也令原本实力不均的券商研发队伍更趋分化。然而近期数十位品牌券商分析师“逆流而动”,投奔被业内视为中型券商的民生证券,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据统计,2010年以来先后有32家机构的80多名品牌分析师、行业专家、研究销售人员加盟民生证券,令民生证券研发队伍从原本不到20人的规模,迅速与大型券商比肩。而这其中,有近10位是具有“新财富”、“金牛奖”等殊荣的品牌分析师,其中包括2010年“新财富”计算机行业第一名尹沿技, 2010年“新财富”煤炭行业第二名林红垒,以及在基金研究方面的重量级人物马永谙等。

“民生研发的迅速扩容,并不意味中小券商的研发前景有所改善,民生研发的大扩容,与其大股东的战略部署有着密切关系,也跟其领头人的强大号召力息息相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小券商研发负责人表示,“对于中小券商来说,只能采取内部培养,以及打造好个别特色研发品种。面临大券商的银弹攻势,中小券商还没摸索到好的突围路径。”

事实上,民生研发的大扩容确与大股东的新定位有关。据悉,作为“泛海系”布局金融行业的重要平台,民生证券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型券商的定位,其目标已直指大型券商行列。

“但民生研发之所以引起强烈关注不止于此,其“前导后驱”模式,完全是一种新的研发团队组建模式,对于未来券商研发领域的机制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位近期调研民生证券的券商人士表示,“驱动力来自资本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后驱则顺应前导要求,在人员配置上尽量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而不是单纯以品牌分析师打天下,这点非常值得业界关注。”

在众多券商研发新团队的构建中,大体上以“单兵作战”为主,即在某一行业领域,用高薪挖掘到某位品牌分析师,然后以这位品牌分析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分得该研发领域的话语权,但往往忽略了实际的市场需求。

据悉,目前民生研发的团队构成中,每一个行业领域除了具有高水平的品牌分析师外,也往往配置几名潜力分析师。另外,最具特色的是他们打破了行业人才引进的惯性模式,开始引入外部专家。

“外部专家的引入是全新尝试,这些人长期浸淫产业发展前沿,可以带给研发部门全新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当行业引入新的技术,或者出现新的动态时,他们往往能抓住牛鼻子,给客户提供更实用更快捷的建议。”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中小券商乃至整个券商研发领域来说,尊重研发人员的独立思路和研究空间,也是此次民生研发大扩容给市场带来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lizy] 标签:民生证券 扩容 券商人士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