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超
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此次大地震会震荡全球经济。
例如,日本芯片业占了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连苹果iPad这样的畅销电子产品也极度依赖日本厂商的NAND闪存。又比如,波音公司787型“梦想”客机的机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厂商提供。可想而知,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不过,除了经济影响外,这次日本的地震和海啸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势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军事专栏作家王伟的新著《看懂世纪格局的第一本书》对此作了缜密分析。作者认为,这次日本大地震以及随后而来海啸、核泄漏所产生的影响,相当于在日本本土发生了一场高烈度的局部战争,足以让历史发展进程发生一定的改变。
这几年世界最大的主题就是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所谓“经济危机”,用教科书式的解读就是:生产力过剩。在作者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应是分配不公,但以“过剩”来解释在此处能更直观一些。既然是生产力“过剩”,那么“根本”的解决途径自然就是把生产力减少到“不过剩”。因此经济危机发展到最后,最极端的解决形式就是战争。百余年来现代资本主义框架下的世界就是如此运转的。
作者因此断言,这次日本大地震或将提前打破经济危机后大国间的僵局。
“2008年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大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都发生了众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件,剥离掉各种公开的说辞,各国决策层脑子里想的其实都是一个东西——‘剩者为王’,现代战争的破坏性是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大国之间的战争成本是任何国家都极难承受的,所以大伙都咬着牙挺着。”“20年以来的世界局势,就是这样一个僵持状态的产物,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在咬牙坚持,没人倒下,因此世界经济陷入僵局。”但这次,情况不同了。
目前为止地震对日本经济最终的影响有多大尚未统计,但可以肯定最终数据相当惊人。据美国有线新闻报道,此次灾难使日本失去了四分之一的炼油能力;丰田、日产等多家汽车厂商决定关闭工厂;日本决定关闭所有主要港口;暂停东京以北的新干线运营;地铁系统停运;发电量降幅巨大(为日本北部提供电力供应的核电站相继出现核泄漏,部分地区轮流限电措施至少将持续到今年4月);新日铁、鹿岛钢铁停产;多数化工厂停产;索尼等大型电子厂商无限期停产。
日本政府原本希望在今年积极减少财政赤字,而负债两倍于GDP的日本政府在经历这次连环灾难后,财力必将捉襟见肘,灾后救援及重建将进一步考验日本政府筹措资金的能力,现在日本央行已向一些国家提出,希望获得资金流动性援助。虽然日本的负债多依靠于国内的银行消化,但灾后的物资短缺及重建费用将迅速消耗银行储蓄,在日本长期国债期货走高的情况下,日本的金融支柱——银行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把这些归结一下,简单说就是日本的生产力被消灭了一部分,我们尚无法判断这会对现在的经济危机产生多大的影响,但至少可以说,之前的那种“僵持”状态将可能出现松动。
而更长远地看,这次地震对日本国力的影响可能会是“伤筋动骨”的。虽然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这个差距还是比较有限的,中日间的对比其实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这次连环灾难等于是坐实了日本“亚洲第二”的地位。日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建设仍旧是在“发展”,而日本将是在“恢复”, 中日经济实力差距将朝越来越不利于日本的那一面拉大。
作者更大胆估计,日本的地震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不只局限于东亚地区。在此轮危机中,美国势必要再来一次战略收缩,就如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所做的那样,而这个收缩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从中东收缩,这也就是奥巴马提出的从伊拉克撤军。但是华盛顿不可能就这样老老实实地撤出去,否则就等于把这一区域的控制权拱手让予了他人。因此,美国人在收缩的同时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尽可能不让这一地区自行整合起来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另一件就是要设法迟滞有潜力的大国将影响力辐射到中东地区的步伐。近些年来,中国在西亚和北非的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同时影响力也在增长,这种局面自然不符合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利益。同样,在东北亚地区可能也是这样的背景,危机过后,这个地区的均势还将延续下去,但是在危机期间中国向西拓展国际空间的步伐确实被迟滞了,而东亚局势若趋于稳定,影响最终可能要辐射到中东地区。
别误会,分析日本大地震的国际影响只是《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中的部分段落,其他还有美国增兵阿富汗、重返东南亚、朝韩局势、埃及风云等大事的叙述和分析。只是作者有关日本的研判思路引发了笔者的共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