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十评郭树清新政

2012-06-25 第 06期
自2011年10月正式就任中国证监会第六任主席以来,郭树清所带领的证监会,以平均每四天推出一项新政策的速度,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改革旋风。在2012年6月18日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234天的一刻,凤凰网财经独家策划推出"十评郭树清新政",十个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和未来。
要点
  • 1由于发行条件大幅度放松,"新三板"才是中国真正的创业板市场,有望将资本市场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能力提高一大步。同时,如果"新三板"能大量吸纳不能在"场内市场"上市的企业,从长远来看,它也将缓解主板、创业板发行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新股发行更市场化的改革创造条件。
  • 2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经济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少数派,即使那些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也通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有独到的竞争优势。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一方面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在直接融资领域同样受挫。改变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下层空心的局面,迫在眉睫。
  • 3场外市场本身也应该分为多个层次。由于中国企业类型的多元化,全国性统一的市场不可能覆盖全部需求。因此,地方性的场外市场也有其存在的必要。这些市场的灵活性事实上也给全国性市场提供了借鉴。
  • 4郭树清上任后,证监会的监管思想更为开明,一方面开始支持地方在200人监管红线内发展场外市场,另一方面在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上也采取了更市场化的政策,为汇集民间的资本力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三板将是一个全国性的场外市场
     作为"新三板"所依赖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中国证监会目前已经就《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办法在将非上市公众公司纳入监管的同时,大幅度放松了行政管制,给予了市场主体更多的自主权。
    更让业界欣喜的是,没有盈利门槛、不做实质性审批、拥有便捷的融资方式,这些业界曾希望在中小板、创业板实现的制度安排,如今都将在"新三板"市场实现。

如果不出意料,俗称"新三板"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将在年内落地北京,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第三大股票交易所。相对于沪深股市的"场内市场","新三板"将是一个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它的挂牌公司准入门槛大幅低于上市公司,而投资者门槛则相对较高。从更深远的意义来说,"新三板"才是中国真正的创业板市场,有望将资本市场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能力提高一大步。

"新三板"的准入条件"一紧一松"——投资者方面实施严格的适当性管理,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和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参与;对于挂牌企业而言则没有任何实质性门槛。这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进而缓解主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的需求。从长远来看,主板、创业板如果能实现供需的动态平衡,实行更市场化的发行审核制度也将具备条件,甚至完全放弃实质性审核。这一改革路径的规划,正是证监会发展非上市公众公司和推出"新三板"的更深层次用意。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迫在眉睫

无论是场外市场的建设,还是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办法,其酝酿过程都几经曲折,延宕多年。这既是对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行政管制逐步淡出、市场机制日渐成熟的路径。

2003年,深圳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在当时被寄予"中国纳斯达克"的厚望。且不论国人对纳斯达克模式的理解是否准确,中小企业板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远远不是一个低门槛的创业家乐园。

早在2000年,深圳就已经做好了创业板的准备。但是,当时美国IT泡沫使得高层对创业板感到担忧,相关工作也就束之高阁。作为替代的中小企业板虽然针对的企业规模较小,但其上市门槛与主板相比并无多大区别。

直到2009年,创业板才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有300余家企业上市。相对于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大幅降低,且有两套盈利标准。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创业板公司都选择了较高的一条标准,因为满足条件的企业是如此之多,而能最终通过发审委审核发行上市的企业相对却少得多,券商自然优中选优,保荐那些最好的企业。这自然导致创业板上市的"事实门槛"远高于官方给定的"名义门槛"。

换言之,沪深交易所的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注定是精英的市场。这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经济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少数派,即使那些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也通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有独到的竞争优势。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一方面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在直接融资领域同样受挫。改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中下层空心的局面,迫在眉睫。

区域性市场的坚守200人红线

这里说的"中下层",正是股票的场外市场。随着实践的丰富和认识的深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者和参与者不但意识到场外市场不可或缺,同时也看到这个市场也应该是分层的:在它的顶部、与沪深市场距离最近的将是全国性的场外市场(新三板);在它的中间,是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平台;在它的底部,则是分散的、以券商各自股权融资部门为核心的柜台市场。

但是,场外市场分层推进中的实际困难却超出了人们的想像。问题的核心并不是要不要搞场外市场,而是场外市场建设中,中央集中统一与地方各自推进二者之间如何拿捏效率与风险的平衡,还有,如何将场外市场的监管与主板市场相区别。

2006年,针对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转让市场正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始试点,深交所利用过去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其提供报价转让服务。由于这个系统过去俗称"三板",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股份转让也就约定俗成的有了"新三板"的称谓。经过5年多的发展,"新三板"试点的公司在2011年底超过百家。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成绩并不值得骄傲。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调查
  • 1.您是否认同郭树清的股市相关政策?(此问必选)
  • 2.您比较赞同郭树清哪几项新政?(多选)(此问必选)
  • 3.您认为郭树清新政对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问必选)
郭树清简介

郭树清,1956年8月出生,男,汉族,内蒙古察右后旗人,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1988年9月任国家计委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

1993年4月起先后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6年2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郭树清趣事
作者介绍

蒋飞

  •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
  • 2004年加入刚刚创刊的《第一财经日报》,一直从事资本市场报道。
  • 2011年开始"跑会",负责报道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关注行政监管对市场主体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
阅读推荐

郭树清频繁喊话资本市场

郭树清连续多次、高频率提及包括养老金在内长线资金入市,力促股市价值投资。[详细]

团队介绍

策划:凤凰网证券频道
执笔:蒋飞
美工 制作:孙立琴 赵宁
专题:兰丽娜
时间:2012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