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值钱的“壳”

2011年04月24日 11:15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王亮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红周刊》特约/王亮

最近很多ST股表现火爆,吸引了很多人关注。但随着创业板公司上市速度的加快,未来这些ST的壳价值几何也受到市场的质疑。不过,据我们了解,除了地产公司以外,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对借壳的热情从来都没有减退过。

笔者近期去廊坊市调研,与相关对口的政府官员聊天时,他讲了这样一个趣事:2010年末,河北各地级市的领导齐聚石家庄召开河北省资本市场总结会,各个城市都在汇报中小板、创业板上了多少家多少家的时候,廊坊市有关的领导自豪地汇报,我们今年运作成功了一个当地重要的利税企业借壳上市,现在市值400亿!在场的其他城市领导立马感觉到了压力,一个借壳成功,等于10家创业板的总市值啊!这就是借壳的魅力。虽然只是一则笑谈,但通过这一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借壳的态度上从来都是积极的,尤其是那些本身上市公司数量不多的城市,地方国资委更是不愿意放弃已有的壳资源了。

众所周知,体现地方政府的业绩以前是GDP。不过,现在伴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06家,各地攀比上市公司数量也成为了一种风气,看哪个城市省份的企业更规范,谁的IPO更多,显然是很公正地判断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很多西部省市,在缺少优秀准上市公司资源的情况下,就盯住了自己所在区域的壳资源,把煤炭、各种矿注入到已有的上市公司中。我们看到山西省把很多煤矿资源整合,不断地注入到山西的一些上市公司;河南省也在不断地把煤化工资产注入到类似神马股份等上市公司中;西部的青海、西藏出这么多牛股,也是有当地政府注入各种矿产、钾肥的资源预期。从经济学上讲,这是合理的,这正体现了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的功能。

不过,笔者也提醒选择壳的几个原则:第一,尽量选择地方国资委控股的壳,央企国资委动作经常十分缓慢,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第二,不要选择创业板中的潜在亏损股,未来创业板可能选择直接退市的办法;第三,尽量选择市值偏小的公司,这样重组方借壳成本相对较小,一般以30亿以下为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zoulin] 标签:创业板 上市公司 国资委 廊坊市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