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王功权“私奔”引发热议 折射企业家群体精神困境

2011年05月24日 09:4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一周之内,投资界发生了两件大事:王功权私奔,薛蛮子自称生病。汪潮涌说,“两位五十多岁的老兄都选择在微博上公告天下,给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投资人一个大大的压力。”在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中,王功权和薛蛮子都是成功的人,但他们就一定值得“羡慕忌妒恨”吗?

单就王功权的私奔事件而言,抛开道德问题不谈,关于那些已经“成功”,和一直在积极寻找“成功”的人,他们的最终价值取向如何?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存在怎样的困惑?或许,王功权引发的争议背后,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东西。

有人认为他真性情,有人说他不负责任,也有人说是 “源于没有信仰”,这是怎样一个王功权?

王功权有着辉煌的过去,他下海南创业,他是“万通六君子”之一,从实体经济到风险投资的转身也同样精彩,是鼎晖投资创始人之一。但另一方面,他有着诗人的情怀,“振翅欲飞的翅膀”轻轻一扇动,投资界的江湖掀起了一场风波。

5月16日凌晨,王功权在微博宣称“和王琴私奔了”,由此引发各路话题。

信仰缺失的当下

随后,王功权在微博上透露,他有“现妻”,有家庭,有孩子,道德上的那个坎,成为此次“私奔”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某资深投资人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听到他唱 《谁与清风》,感觉理解他不少,之前对他作道德上的批判有点不太合适,谁都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横加评价,尊重别人吧。”

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认为:“功权兄与其说是为了红颜而远走高飞,不如说是对这纷扰的尘世、拜金的商圈的厌倦与遁避。”

媒体人何力说:“功权的 ‘私奔’折射出我们在惯常轨迹中生活的人们的庸碌和无奈,‘私奔’显然不是与之抗争的唯一选项,我们试着把与庸碌生活作斗争的空间不断拓展吧。”

“王功权是一个绝唱,私奔需要多种因素凑在一起,也有人说与信仰无关,与压力无关,最重要的是性情,而庸碌中的我们最缺的也是性情。”北京某投资公司创始人告诉记者。

“他永远背负着道德的谴责,抛妻弃子且公诸天下。现在成为全国人都在讨论的事情,一是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二是他采取了高调的方式。”所以,这位投资人认为,“当你是一名公众人物时,对自己的行为一定要负责任,尤其是当你还有那么多粉丝,需要照顾到更多人的想法,尤其还有家庭。”

“王功权是谁?他是一个有钱人而已。深层次的原因是他没有坚定的信仰,责任感不够强烈、不够担当,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中国市场经济不够成熟,富起来以后不知该怎么办。可能你觉得我的话可笑,但是王功权在有妻子的情况下选择私奔,难道他不可笑吗?”活跃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某人士这样说。只是,信仰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正如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的回复,“混乱的经济界,贫穷的哲学界,这是当下。”

成功者的困惑

在我们现有的体系里,王功权是一个成功的富人。但富人就快乐么?

在某企业家年会上,关注婚姻与家庭的律师和心理方面的心理咨询师是场上最活跃的人群。对当下离婚率居高不下,风险管理专家、北京市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峰说,“人们一般认为年轻人由于缺乏定性、婚姻草率等导致离婚率更高。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在离婚者中,40岁左右离婚的占据多数,其中企业家离婚率更是高得惊人。这似乎印证了财富越多,感情就越少的断言。对此,就连海尔的张瑞敏也表示‘没有几个企业家的婚姻家庭是圆满幸福的’。”

陈晓峰认为,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家情感出现危机应该说是社会转型期的特定历史现象,当中年人尤其是企业家群体社会地位比较稳定,有一定经济基础,不用考虑婚变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时,就很可能追求刺激,尝试新鲜。其次是“婚姻期待提高”,当企业家事业有成,社会地位提高,他自然对婚姻的期待就提高了,而如果此时他的太太不能够很好地“转变”,则很容易导致婚变。另外,就是“群体效应影响个体行为”,当群体中一部分人有“婚变”行为,便会感染其他人,使其他人也逐渐认同、接受,从而产生同样“群体效应”。

寻找“灯塔”

“谁见金银成山传万代?千古只贵一片情!”王功权曾说。

创业工场创始人,天使投资人麦刚曾经送给创业者一句话:“如果我投资你,你有可能会赔掉你的很多东西,包括你的幸福。成败是最后的结果,开始放开一点,对你的合作伙伴、家人,心态要好一些,最后离开世界的时候,不知道有谁会在墓碑上写上某某公司伟大的CEO?为什么人们到死的时候才搞清楚这件事?其实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那些在寻找目标,寻找成功的人们,在通“富”奔“成功”这条路上,他们是否也在迷茫、困惑,寻找有力的信仰?

出生贵州,创业京城。辗转多个行业,最终将创业方向定在培训行业,一位姓杨的创始人告诉记者,他的创业初衷来源于父母,父母在家乡那座贫瘠的大山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多少年了,虽然小卖部的物品不是那么丰富多彩,但是在更多人心中,那个商店就像是他们心中的一座灯塔,不光芒四射,但是很温暖。

闯荡京城多年,杨说创业很辛苦,一直以来都是大山中那个父母日夜守着的小卖部带给他方向,现在他的培训机构在京城也有一席之地,从他学校出去的学生有上万名,他说他给学生带来了迷茫中“灯塔”的作用,但是他不知道属于自己的 “灯塔”在哪里。现在他在积极寻找适合他的商学院,他表示创业多年,比以前有钱了,现在有更多的问题要思考,培训机构要做到什么规模?有投资机构说要包装上市,怎么上市?谈到这些,他迷茫了,“除与学生交流稍微有些成就感外,更多时候很累。”

另一位创业者史一直保存两年前同学离开北京时发给他的短信:“一路送来情难舍,西站一别泪满盈。望君背影略憔悴,伏窗伫立不忍离。列车南驰仅野马,不懂你我兄弟情。凝望窗外思绪飞,重逢别离皆突然。京城夜景何其美,今夜为何显凄凉。何日与君再把盏,却话今夜离别时。身体发肤父母赐,保重珍惜乃孝义。自古英雄多磨难,跌倒爬起奇男儿。”史是北京某图书公司创始人。某年大学同学从郑州来投奔史,因如何安排其在公司的位置,成了史和同为企业创始人的妻子之间的矛盾,最终大学同学选择回中原城市任教。

史表示,偶尔也会有“私奔”的想法,但因现实不了了之,“总是边走边忘,现在的想法与多年前创业时的想法不一样了。最终还是要负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lanln] 标签:私奔 王功权 群体效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