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曝肖钢赴任前证监会已和中行接触 IPO重启成其首战

2013年03月28日 09:10
来源:时代周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本报记者 李意安 发自上海

中国银行任董事长10年之后,55岁的肖钢,走上了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个监管者的岗位。这位惯于深居简出的银行高管突然站在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对外界的冲击不言而喻。

前任郭树清留给证券市场的是诸多未完待续的改革政策,已经表态将保持政策连续性的肖钢,如何继续推进这些改革,成为资本市场最值得拭目以待的事情。

从最年轻的央行高管到商业银行的十年历练,肖钢的履历不可谓不丰富。2012年10月召开的十八大上,肖钢高票当选中央委员,便预示着他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证监会的监管之难,利益纠葛之复杂尽人皆知。在郭树清的市场化改革启动后,由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肖钢来接盘,值得各界期待。

低调做事

从2003年的3月16日,肖钢成为中行董事长,到2013年3月17日,肖钢履新证监会,来去之间,正好相隔十年。

“前两天,肖总走的时候,大家给他开了欢送会,做了相册和PPT,结合了他之前的一些讲话内容在里面。大家叫肖主席叫得很不习惯,最后还是叫肖总,肖董。”接近肖钢的中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肖钢)为人十分平易近人,业务能力也很强。”

该人士称,早在肖钢赴任之前,证监会方面就已经和中行接触,了解肖钢的行事风格,业务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肖钢在1981年开始进入央行工作,随后在1989年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4-1995年期间,肖钢调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

而到了1996年,肖钢重回央行担任央行行长助理,随后担任央行副行长。在担任央行副行长一职期间,肖钢还长期分管信托业务并参与促进《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

在业内看来,长期在央行从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工作的肖钢,处事果断,作风朴实,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和协调能力强。

2003年是肖钢的关键年之一,他从央行副行长任上调赴中行担任董事长一职,推动一系列改革。

在中行的十年间,肖钢推动了不少改革措施。其间,中行完成了A+H股股改上市,启动了IT蓝图建设,并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了再造。IT蓝图系统的推进虽阻力重重,但此举也使该行一度落后的核心银行系统获得了后发优势。

另一项肖钢颇为认可的工作,是对中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肖钢过往的经历来看,他一直在银行系统“低调”做事,外界很少能够捕捉到他对资本市场的观点和看法。

不过,据熟悉中行的人士透露,肖平时在内部的讲话往往比他在镜头前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更好”。

保持政策连续性

对于刚履新证监会主席的肖钢,整个市场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其执掌证监会的监管取向。在3月17日的证监会人事交接会议上,肖钢表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来自国泰君安的投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业内对肖钢的期待非常明确,“主要有几方面,一个是市场化和法制化;还有就是投资者教育,不该买股票的人不要买股票;再者就是发展多种融资手段,要打通债券市场;最后就是证监会自身的改革,放松审核很有必要,之前券商很没活力,就是管得太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肖钢曾对影子银行问题发出警示:“中国影子银行已经成为未来几年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潜在源头。银行发行的资金池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一旦投资者失去信心并退出理财产品,资金池击鼓传花便会停止。”

如此鲜明地质疑影子银行,迅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评论。随后,银监会对银行、信托的资金池业务进行整改和摸底,要求资金池“解包还原”,并指出每笔理财产品的具体投向。

从治理影子银行的角度来看,肖钢履新证监会后,如果从治理券商、基金的资产管理业务开始,将“第一把火”烧向券商等机构的资金池业务,对券商资管的资金池业务采取“解包还原”,切断跨市场套利的资金池产品,可以从宏观层面来避免一场潜在的金融隐患。

对于肖钢而言,治理影子银行或许更易于执行。

新挑战

在市场看来,在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上,肖钢注定要面对相对于其在中行时期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变幻莫测的市场、IP O的“堰塞湖”、亿万股民的期望等。

毫无疑问,摆在肖钢面前的,首先就是IPO重启这个棘手的问题。3月17日之后,位于北京金融街17号富凯大厦的证监会,开始迎来拟IPO企业上报材料的高峰,这是郭树清给肖钢留下的第一个挑战。

面对最后一周的自查报告递交洪峰,证监会已紧急向机构们发出最新函件,要求各机构除在工作日正常递交报告外,还要于3月28日下班前,将拟参加集中报送的安排报备到发行部综合处。3月30日、31日两天,证监会将全天加班接收自查报告及相关申报材料,并罕见地采取预约制,要求以机构为单位进行集中报送。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IPO在审企业仍高达841家。而据投行人士透露,大部分IPO企业均将自查报告上交时间拖到了最后一周。

分析人士称,IPO撤单企业如此之少,是不少企业抱着侥幸心理,欲趁证监会主席新官上任之余,集体上报、“浑水摸鱼”。

号称史上最严的IPO财务核查,兴师动众、但到上周却仅拦下了48家在审企业。当然,接下来的一周,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主动“撤单”。这与当初市场预期的“800多家排队在审企业,至少能有三分之一主动放弃”形成天壤之别。

更多的企业正在赌肖钢对待IPO的态度。目前,部分在审企业对IPO重启的预期开始产生变化,对是否要撤材料持观望态度。还有更多的企业打起了“扎堆报送”的小算盘:“800多家企业一起查,查得过来吗?”这些心存侥幸的在审企业,正期待着肖钢早日开闸IPO,希望审核时能够“放一马”。

800多家等待上市的IPO“堰塞湖”将是一大难题,如果发行制度改革不到位,继续开闸放水、纵容圈钱,放任欺诈横行,则市场和投资者很难恢复信心。

IPO如何重启只是肖钢新股发行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更深层次的挑战则来自于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

对于肖钢来说,怎样在面对IPO排队以及市场波动的双重压力下,推进发行体制向市场化方向的改革,从实质审查转向形式审查,同时还要避免类似万福生科、绿大地之类的欺诈上市的出现,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新主席智慧和能力以及魄力的挑战。

显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将是决定肖钢在证监会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其超越前几任证监会主席的“标杆”。

除了发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再深入外,退市改革也在今年面临着如何常规化的考验。然而,2012年最终实现退市的只有两家公司,这无疑与市场的预期有着巨大的落差。监管层在此问题上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妥协,亦直观证明了改革的知易行难。

在门户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于11817个对象的调查显示,71.4%的投票者认为肖钢在担任证监会主席后会加快IPO重启,同时可能会使这位新主席感受到压力的是,64.0%的投票者不认为肖钢会延续上一任证监会主席的改革方向,65.0%的投票者则表示并不看好这位新的证券市场掌门人,而认为肖钢会推动A股走出牛市行情的投票者仅有34 .9%。

在这个调查的背后,肖钢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面对上一任证监会主席给他的新工作带来的压力。

(郑岚予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liliang] 标签:肖钢 改革 主席 郭树清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证监会新掌门肖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