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的开始不尽相同,泡沫的结局总是一样。回顾2008年的金融信用泡沫破灭,可以用政府信用扩张来挽救,持续再久的疯狂也有清醒的时候,通常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收场——而这一轮,政府已经裸泳,还有谁可以充当救世主?[网友评论]
长期来看七国集团的债务问题还是绕不过有多个新兴国家参与的二十国集团,因为许多二十国集团的成员是欧美各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 [详细]
中国经济的确需要大有作为,但是,这个大有作为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国民福祉与国家昌盛,其次才是国际责任。 [详细]
要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建议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哪怕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等待。 [详细]
调查 |
2008年,雷曼兄弟倒下时,一个名词被大家所熟悉,那就是“去杠杆化”。当时,金融机构对高额利润的追逐,导致了过度杠杆化。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Leverage)操作,随着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按揭贷款出现了大量的坏账,基于按揭贷款基础上的CDO和CDS市场面临崩盘,可以说,上一轮次贷危机,是金融企业的信用扩张到了极致,难以为继的一个结果。[详细]
金融机构等企业的信用扩张周期结束后,本来应该进入一个收缩期,但是由于太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大到不能倒”,政府出手救市,于是乎,美国投入8500亿美元救市、欧洲投入超过2万亿美元救市方案、日本央行向金融系统注入了超过2万亿日元的资金,中国则推出4万亿人民币救市计划,于是,2008年的危机从金融信用扩张,逐渐演变成政府信用扩张。为今后留下了隐患。[详细]
政府救市,是以政府的信用扩张为代价,试图收拾金融机构信用扩张后留下的烂摊子,但是与政府信用扩张相对应的,同样是资产价格的暴涨。这一连串救市活动,实际上,以政府的信用扩张,接替了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在短期内缓解了金融系统崩盘带来的巨大危害,但是如今,“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是,全球资本市场又将自吞政府信用泡沫破裂的苦果。[详细]
在8月8日前,很多人还是沉浸成长的幻觉里,近七成的上市公司中报净利润同比上涨,更有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在10倍以上。不少机构在上周四美国股市的暴跌之后还是寄希望于中国能独立于美国市场,而兴业证券更是在8月7日报告中称,“越跌越乐观”! [详细]
乱世买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周期的担忧情绪大幅增强,黄金作为避险的品种逆势狂飙。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脆弱的投资者信心已是雪上加霜。摩根士丹利表示:对欧美债务问题和增长放缓的担忧挥之不去,避险商品需求高企的情况还将持续下去。[详细]
一个自由市场,一个民主制度,向来是美国吹嘘自己的本钱。不过,当美国自己都把这两个立国之本玩砸了的时候,这些过去看来五光十色的经济、政治制度,就露出其大泡泡的本质了。美国的真面目虽然被世人识破了,但击鼓传花的游戏还在上演,更大的危机还在累积。[详细]
标准普尔突然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确实让市场再度惊醒——透过美国债务危机引发当前全球股市大幅震荡,预示了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由此可能引发全球经济步入又一个经济增长乏力阶段,如何重振全球经济,可能是今年11月份下一次G20峰会需要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详细]
日本还没从大地震当中恢复元气、至于中国,2008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实际上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总投资额可能高达18万亿),已经让地方政府背上了14万亿的债务,再也无力支撑下一轮的金融扩张。[详细]
谈何救市?对于新兴经济体,美欧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新变数也带来了诸如热钱流入、本币升值以及输入型通胀等新问题。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大的考验可能刚刚开始。[详细]
货币市场的变化也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 [详细]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拥有着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在这些资产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降级后可能会带来投资者对美债的抛售行为,不排除美元贬值的可能,这可能会让中国外汇储备遭遇一定损失。[详细]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专题制作: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