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是对冲基金神机妙算 还是有人蓄意为之

2011年07月05日 06:1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T|T
0人参与打印转发

今年以来,在境外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受到对冲基金的轮番攻击,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汉林业,在美国上市的东方纸业,在中国香港上市的玖龙纸业、超大农业等,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企巨头也在沽空之列。而其中最具“新闻效应”、最轰动一时的,无疑是对冲基金对雨润食品的沽空交易。新闻关注与轰动一时的背后,是否暗含某种玄机,甚至有不可告人的幕后黑手?

多位香港消息人士透露,通过把雨润食品今年5月以来遭沽空比率异常提高的时间段,与雨润食品被质量投诉集中发酵的传播时点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异乎寻常的高度重合。值得深刻思考的是:到底是雨润食品的一举一动本身就很具有新闻效应,还是通过放流言、质量投诉的方法来制造新闻效应,以达到境外对冲基金某种预先设定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高度重合,到底是对冲基金的神机妙算,还是有人蓄意为之?

疯狂的沽空香港联交所网站数据显示,5月以来,雨润食品在香港联交所被沽空比率在几个时间段或时间点上骤然爆发,异乎寻常地增加。在5月份的20个交易日里,最高沽空比率达到40%(5月30日),其中5月3日到5日,5月9日到12日,5月16日到19日,5月24日到31日的四个时间段内,沽空金额和沽空比率更是维持在异乎寻常的高位上。

6月份的21个交易日里,沽空比率和沽空金额进一步提高。6月7日,沽空比率达到48%,6月13日到15日,平均沽空比率在30%以上,6月20日,沽空比率达到本月最高的55%,沽空金额在6月底达到高峰。

5月份以前,雨润食品的沽空比率都在15%以下。以上数据反映,进入5月份以后,雨润食品遭到不明力量的强烈沽空,意图非常明确。

值得解释的是,从6月27日开始,沽空比率开始下降,大大低于本月的平均沽空比率水平。主要的原因是:从6月23日起,香港开始产生对雨润食品不利的不实流言,到27日流言得到明确,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和恐慌,抛盘踊跃,沽空金额大幅攀升,但由于成交额以更大幅度上升,导致沽空比率的下降。业内人士介绍,这也正是对冲基金最典型的操作手法。

那么,对冲基金的疯狂沽空交易的背后,是否与突然增加的专门针对雨润食品的质量投诉之间,存在着某种时点、节奏或者密集度上的呼应或配合呢?

频密的负面质量投诉

国内某食品行业专业管理人士说,今年以来,品牌美誉高和知名度一直很高的雨润食品,忽然遭到负面质量投诉的集体围攻。

根据一位从事媒体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的资料,可以粗略统计出针对雨润食品的负面质量投诉:

4月末,有关投诉雨润食品的消息流传,而这些内容公司早已经向外界解释清楚。有投诉甚至把大股东的私人业务与雨润食品的业务混为一谈,手段也许并不高明,但确实可以造成一时的误解。

5月23日到25日,某地突然爆出一例公司早已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了的,非常平常的消费者投诉。投诉把一起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质量事故,拔高到异乎寻常的高度,短期内是非难辨。

6月23日,对雨润食品不利的不实传闻开始在香港流传。

6月30日,香港某周刊登载雨润食品负面报道,内容无非是对前述报道的再次嫁接,手法依然是把大股东的私人业务与雨润食品的业务混为一谈,了无新意。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如下的关系:

先在市场沽空股票后有暗访爆料

5月19日、5月31日、6月8日,分别爆料雨润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投诉,或者有专业人士在晚间去雨润食品的下属工厂进行暗访。对比发现,有几组数据值得警惕:

第一组数据:

5月17日,沽空比率为30%;

5月18日,沽空比率为31%;

5月19日,沽空比率为21%;

5月19日中午,突然爆料雨润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投诉。

第二组数据:

5月30日,沽空比率为40%(本月最高值);

5月31日,沽空比率为37%;

5月31日晚间,暗访雨润食品子公司。

第三组数据:

6月7日,沽空比率为48%(本月次最高值);

6月8日,沽空比率为31%;

6月8日晚间,暗访雨润食品子公司。

沽空交易的密集时段与质量投诉出炉时间之间,存在着如此精妙的重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两者之间到底是纯属偶然巧合,还是另有机密安排?

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每每在大比率沽空交易发生后一到两日,必然会发生针对雨润食品的重大质量投诉或者暗访。5月最高沽空比率和6月次最高沽空比率发生日的次日晚间,均有专业人士去雨润食品子公司暗访。如果再用巧合来解释,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背后一定有双忙碌的手,正在或气定神闲、或手忙脚乱地指挥着。

事实真相暂未大白市场博弈仍需警惕

如果雨润食品真的如流言所评价的那样,处于金融链条顶端的券商机构为何依然会力挺雨润,继续看好其长期的成长和发展?面对悖论,相信市场和投资者会有自己的判断。

目前也许还只能把浮在表面的现象,通过列举的方式陈列出来。在境外机构的疯狂沽空交易行为与负面质量投诉的频繁、密集发生之间,到底有没有某种重大经济利益的联系或一明一暗的呼应与配合,可能还未到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但是,对冲基金操作沽空交易的时间、沽空额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与负面质量投诉恰逢其时的结合等,过程虽纷纷扰扰,冷静思考后的确发人深思,需要监管部门高度警惕,我们也将继续关注。 市场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lizy] 标签:对冲基金 雨润 券商机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