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国际板倒计时各大券商开始抢人 大摩王庆转会

2011年06月07日 06:07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任家河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王庆的回流,对中金来说,意味着中金结束了高端人才只出不进的历史

任家河

6月2日,王庆转会中金的消息最终得到确认。

作为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身兼美林银行与IMF工作背景,王庆转会中金的消息早在4月份就不断被人揣测、求证,如今,终于在国际板即将推出的背景下得到了证实。

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2011陆家嘴论坛的主题发言中主动提及,“在这儿,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

一时间舆论甚嚣尘上,有人甚至将国际板推出与当年股权分置改革相比拟。

不过,行胜于言。其实早在消息宣布之前,众合资券商就已经在人才储备、投行设置上下了大功夫。只是国际板之于合资券商,并非想象般利好。

合资券商争夺高端人才

王庆转会中金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王庆的回流,对中金来说,意味着中金结束了高端人才只出不进的历史。

前有哈继铭在中金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上转投高盛集团任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后有前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贝多广转投摩根大通,更有中金前投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丁玮被淡马锡挖走,担任淡马锡中国区负责人。

尽管去职中金,“他们或将在国际板相遇”,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分析人士称,无论是已经离职的哈继铭、贝多广、丁玮,还是即将到来的王庆,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都是国际板。凭借他们的海外公司工作背景,为自家投行获得项目疏通关系。

贝多广目前任职摩根大通,理财周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得知,待到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成立之后,贝多广将成为其主要负责人。用意之一就是通过摩根大通获得跨国公司在国际板的IPO项目。

而合资券商对国际板的垂涎也越发明显。5月30日刚刚成立的合资券商华英证券董事长雷建辉就在开业仪式上表示,未来华英证券服务对象将以成长型中小企业为切入点,以国际板为契机,立足于中国,借鉴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国际上的产品、客户等优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领先投行。

尽管所有券商投行都在做准备,但华英证券无疑是最先对外宣称将要角逐国际板的合资券商。华英证券成立之后,合资券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与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也将在6月份宣布成立。

国际板平台尚未创板,各方势力即已就位,只等裁判员一声令下。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成立合资券商是为了国际板这个说法。

“国际板对于合资券商与其他内资券商一样,都只是多了一项业务板块,并不是说合资券商成立就是奔着国际板来的,”国内一大型券商的高管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无论国际板是否创板,合资券商都会成立。”

事实上,在此之前,早先成立的合资券商已经在A股市场做出了不一般的业绩。

中金公司为例。成立于1995年的中金公司最早是由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成立,虽然在2000年之后摩根士丹利作为财务投资者退出了中金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其早年搭建的合资投行框架已经为中金公司后来业务发展铺平了道路。

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0年证券公司排名显示,中金公司以1376亿元的股票与债券承销金额在中信证券之后,位列所有投行第二名。如果加上在香港市场保荐承销的金额,中金公司毫无疑问斩获第一。

取得类似业绩的还有由瑞士银行与中方多家机构组成的瑞银证券。证券业协会资料显示,按照股票与债券承销金额,2010年瑞银证券仅排在中信、中金、中银国际国泰君安之外,位列所有券商第五名。同时,瑞银证券也是合资券商中少有的全牌照券商之一。

国际板能否成就合资券商?

2007年综合治理过后,先后有瑞信方正、中德证券成立。

这两家券商,不像中金公司获国务院特批成立,也不像海际大和和财富里昂是在中国加入WTO的政策背景下成立,也不像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是为了处置国内券商风险资产而引入。

他们和今年成立的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华鑫以及以后将要成立的东方花旗一样,统称为第四批合资券商。

“合资券商的发展主要还是看投行获得项目的能力,过去中方小券商缺乏资源的问题能否得到彻底解决,值得怀疑;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国际板,外资方能不能顺利拿到项目交给合资券商来做,也是一件极不确定的事情。”分析人士如此评价。

事实上,德意志银行就曾自己做项目而拒绝交给中德证券,毕竟德意志银行在中德证券的权益只有三分之一,自己做获益更多。一名大型券商高管也表示,券商能否发展主要看获得资源的能力,如果合资之后仍然不能增强自己获得项目的能力,国际板的创板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总是中小券商与国外大投行组建合资券商的现象。

一方面,成立合资投行之后为了规避同业竞争,证券公司内部就不能再有投行部门,而大型券商客户资源丰富,没有必要依靠外资方合资投行的成立反而会把自己的大量客户拱手相让,损失利益;另一方面,国家一些重要行业并不想为外资方所知晓,这方面内资券商获得项目更有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cong] 标签:券商 国际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