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致预期,通胀将在6月份达到年度的高点,随后会有一个慢慢回落的过程。这对股市可能产生某些正面影响。7月份股市很可能会出现探底后回升的走势,但回升的空间不会大。
文/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股市上有句俗语“五穷六绝七翻身”,说的是5月份股市要跌,6月份跌得更惨,到了7月份则迎来转机。据说香港上世纪80~90年代的股市就有这样的特征。而去年A股市场也是这样运行的,一波从2319点到3186点的大行情开始于7月初,之前则连跌了3个月。那么,这样的格局在今年还会再现吗?
技术及估值支持反弹
如果从月K线来看,今年的4、5、6月份都是下跌的。经过持续的大幅下跌之后,大盘自然会积累起一定的反弹能量。尤其是上证综指破位2700点,客观上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超跌。因此,如果仅仅从技术上分析,7月份反弹的概率的确是比较大的。
另外,现在对投资者形成最大心理支撑的,还是股票的估值已经比较低了。如果拿去年的股票价格和今年相对比就会发现,虽然现在的指数点位要比去年同期高出一些,但是相当一部分个股的价格要比去年低很多。从平均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更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股票估值已很便宜了。有人说,现在是6年来股票价格的第三个低谷,前两次分别发生在2005年6月的998点和2008年11月的1664点,在统计上倒也确实能够证明这个说法。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反弹行情马上就展开,投资者在7月份将“翻身”呢?事情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调控预期仍压制股市
大家都清楚,导致这次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并非估值太高,这不是一次“挤泡沫”行情。市场似乎并没有多少泡沫,但就是跌跌不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场资金不足。
持续的宏观调控,对于收缩银根、抑制通胀是必要的,但也会对股市的资金带来“挤出效应”。随着市场利率的飙升,股市中原本就有限的存量资金会逐渐外流。与此同时,巨大的扩容压力,加上人们对全方位扩容前景的恐惧,也将资金驱赶出了股市。显然,供求关系的恶化,投资者对流动性不断收紧的担心,是导致股市连跌3个月的重要原因。
进入到7月份,这种局面还很难说会根本改变。比如,现在对市场资金面有较大冲击的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几个月来,几乎每次提高准备金率,特别是到了商业银行开始上缴追加的准备金时,市场上资金利率都会飙升,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股市的大幅下跌。目前情况看,很难说7月份央行会不再提高准备金率。因为在实践中,提高准备金率能够迅速冻结大量的资金,对于通胀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6月份CPI很可能再创新高,如果真是这样,届时央行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况且央行官员早就说过,提高准备金率没有绝对上限。
面对不断上扬的CPI,央行必须进行调控,否则通胀失控,对经济和社会均会带来破坏。而在这一过程中,股市会间接受到调控带来的影响,市值因此大幅缩水。这种局面已经延续了3个月,还没有出现结束的信号。
由于对调控的预期依然很强烈,因此7月份的股市能否翻身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探底回升 空间不大
当然,不奢望7月份股市大涨,但可以寄予一点小小期望。根据一致预期,通胀将在6月份达到年度的高点,随后会有一个慢慢回落的过程。如果该预期在7月份能够基本得到确认的话,那么即使7月份的调控力度很大,但是随后的节奏会有所变化。这会让人产生调控已经进入最高潮的联想。对于股市来说,是有可能产生某些正面影响的。
所以,7月份股市很可能会出现探底后回升的走势,只是这种回升的空间不会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