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加息只是信号 中国尚未进入加息周期
凤凰网财经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今日在出席“2010中欧-华安锐智沙龙”时表示:央行10月19日的加息,是货币政策正在回归稳健、管理控制通胀预期的信号,中国尚未进入加息周期。并将年内的通胀预期定在4%。
吴晓灵说:“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一直处于一个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银行超发货币进行主导,大部分的超量货币在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被吸纳。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问题,如今的货币政策由极度宽松转向了适度宽松。”
吴晓灵指出,除了控制当年的通胀,未来的货币政策还要注意消化过去几年的超发,逐步回收过去为应对金融危机超发的货币。货币政策应当回归稳健,宏观经济管理应当由危机管理转向常规。“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才是我们对世界经济作出的最大贡献。”她说,“我们不惜牺牲发展速度,要保证发展的质量。”
她表示,年内的通胀率如果能在3%,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字,但难度很大。将目标定在4%比较合理。
有人将银行比作“人造美女”,吴晓灵说,眼下中国的银行应当进入经济周期的考验。国际上过度的流动性泛滥已是事实,这并非完全由危机后各国的刺激计划所导致的。银行的破产是消化过多货币有效手段,但即使在国际上,金融危机到来时美日欧等也未敢让过多银行破产倒闭。这使得金融危机前就积累的过多货币无法清除。
吴晓灵表示,中国若采用价格工具收紧货币,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国际游资,将加大升值压力。她建议中国可以放开企业债券利率,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
吴晓灵说,货币超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它是商品化必经的过程;其二是由于央行调控不到位造成的。而这除了央行本身需要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另外也是央行的操作欠缺独立性。
美联储的尴尬在于,同时作为主权国家货币与世界结算货币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美联储无法计算出世界的美元需求,而只能以本国的通胀目标与经济增长量为主要参考制定货币政策。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这种类似的尴尬也逐渐出现在央行身上。10月19日的加息,立即引起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而实际上,这是对央行的误读。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