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调存款准备金率 加息预期减弱重聚做多信心
再调存款准备金率 加息预期减弱重聚做多信心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显示了政府抑制通胀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但相对于加息来说,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效用相对较小,对抑制通胀作用不大,对股市影响有限
□ 本报记者 赵子强
本周A股整体处于弱势震荡整理态势。周一稍做上涨后周二继续上周五的回落大幅下挫,周三至周五上证指数则在2800至2900点之间反复震荡。周五上证指数最低下探至2806.64点,一度跌破60日均线支撑,但尾市在大盘蓝筹股带动下快速翻红,形成“金针探底”的“倒锤子”型K线,显示人气有所回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昨日央行公布,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我国今年以来对主要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第五次上调。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显示了政府抑制通胀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如果之后几个月CPI继续走高,不排除年内会二次加息,如果有进一步的紧缩政策无疑将会给短期市场带来冲击。当然,相对于加息来说,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效用相对较小,对抑制通胀作用不大,对股市影响也不大。
年内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转向
10月份CPI同比增速4.4%,近期在食品类CPI环比高企的背景下,非食品类环比增速呈现上升趋势,结合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来看,11月份CPI再创新高概率较大。美联储祭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无疑是给国内的通胀预期点燃了一把火,热钱流入压力加大,未来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将过剩流动性引入“池子”中,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笼流动性;通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特别是提高存款利率水平以调控通胀预期并且抑制国内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如果算上一个月前对六家银行所进行的差别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我国今年以来对主要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第五次上调。上调之后,相关银行准备金率达到18%的历史高位。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超出预期,以及10月份信贷投放可能居高不下,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管理层希望藉此回收流动性,更以此向市场宣示当局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由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调控通胀预期,年内再度加息概率大增。10月份M1、M2增速均出现反弹,与通胀预期下的存款活期化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有关,其中居民新增存款锐减7000亿创造历史记录,居民存款的锐减反映出家庭配置资产的偏好已经发生转变,西部证券认为,在通胀预期影响下居民将资金投入资产市场寻求保值增值,调控通胀预期来抑制资产价格市场风险加剧的必要性增强,年内再度加息不可避免。将资金引入“池子”中意味着需要冲销过剩流动性,央行通过提高央票的发行利率增加资金净回购的金额,而央票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往往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近期央票发行利率均出现再度上调,从过去的历史走势来看,意味着未来央行确实有继续上调存贷款利率的必要性。
汇率稳定与控制通胀难兼顾,数量型调控成为常态。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的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的稳定只能同时达到其中两项金融目标。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势必需要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在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兑换以及热钱持续流入的背景下,维持稳定的汇率制度对于央行的冲销成本大大增加,减小冲销金额会加大国内通胀压力,未来人民币汇率还将继续稳步升值,增强对国内通胀的调控。业内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将依靠货币政策调控的组合拳来控制流动性泛滥从而抑制通胀,数量型调控将成为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
招商证券认为,10月份延续了9月份信贷较快投放的趋势,年内货币供给回归正常化的趋势受到影响。虽然央行再次上调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从近期的走势来看,年内17.5%的M2增速目标可能较难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计央行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
控通胀政策较温和
预计市场将积极回应
国务院公布一系列稳定消费价格措施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一系列旨在控制通胀的政策措施。主要政策有:1)增加供应;2)提高对困难群众的补贴;3)控制价格改革速度,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4)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加强对棉花和玉米收购及加工秩序的监管,抑制投机炒作和恶意囤积行为。
瑞银证券认为,政策远比市场预期温和,市场很可能将反弹。该消息可能将推动市场反弹。通过自11月8日以来的回调,市场已经消化了对加息、价格控制和降低贷款增长目标等更严厉紧缩措施的预期。因此,在宣布的政策措施比预期温和得多的情况下,市场很有可能作出积极回应。展望后市,市场仍将重点关注通胀话题,而政府控制通胀可能会比目前更困难。
同时,瑞银证券表示,必需消费品和纺织品可能受益,石油和农产品可能受损。必需消费品和纺织类公司可能将从原材料价格下跌中受益。但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利润率下降的风险更加担忧。由于政府可能对农产品价格实施干预,农产品供应商可能遭受打击。另外,由于价格改革可能拖延,石油类公司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爱尔兰债务危机
对A股影响有限
希腊债务危机的硝烟还未散尽,爱尔兰烽火再起。据了解,欧盟试图游说爱尔兰当局接受来自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联合救援,救援金额可能高达480亿欧元。
实际上,在此之前,关于爱尔兰债务问题的担忧在市场上已经有所反映——10月18日以来,爱尔兰关键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与主权债务CDS持续大幅上升。最新消息显示,爱尔兰政府愿意考虑欧盟对其银行业进行救援,以维护欧元的稳定。这一消息提振欧元兑美元汇率上升近百个基点。虽然市场担忧情绪暂时有所缓解,但这绝不意味着风暴已经平息,相反,新一波欧债危机才刚刚拉开序幕。
经济结构不合理并不是爱尔兰问题的全部,只是其内因。外因则是媒体、评级机构以及投资者的推波助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元与欧元之间的货币博弈。
民族证券分析认为,如果在今后两年爆发葡萄牙债务危机、西班牙债务危机甚至是意大利债务危机,请不要奇怪,大概可以推测仍然是美国的“精准打击”,以便为美元进一步下跌腾出足够的空间。由于欧洲主权债务疑虑加上欧元区最主要经济体第三季度的增长正在放缓,欧元兑美元11月12日午盘跌至9月30日以来最低点。由于按照计划欧元区的财政整固计划将在2011年开始,整个欧洲经济的前景仍不容乐观。但从债务总规模和持有者分布情况来看,爱尔兰债务问题都是局部性的,而且是可控的。其债务问题主要局限在欧洲内。因此,其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有限,将会逐渐平息。
回过头来看看爱尔兰债务危机对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理论上讲爱尔兰债务危机可能导致部分热钱回流欧州,但从爱尔兰政府的表态来看,其危机并没有媒体传出的那么严重,加上热钱流出也不会如此快的传导至A股市场,因此,该事件对A股市场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来自心理层面的。
主力资金自救
或将助推A股回升
自2010年9月30日,沪深两市上涨至11月11日,A股成交额累计102599.47亿元,如此巨大的成交额显示出主力机构以及各路资金的入场十分踊跃。而自11月12日本次回调以来,市场成交额累计为19944.19亿元,回调成交额占上涨过程中19.44%,比例远远不足。从主力资金角度看,11月12日以来主力资金流向量为762.86亿元,占上涨过程中成交额总量的0.74%,可见市场各路资金全身离场的可能性较低。短期内,场内各方资金自救,将助推A股重新上涨。
从昨日市场表现看,主力资金已开始主力介入主动自救。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昨日,两市A股主力资金流向合计为净流出13.55亿元,其中,共有997家公司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入,累计主力净流入资金达53.36亿元,其中,主力资金关注度最高的个股以南玻A、超声电子、新大陆、科达股份、康强电子等新兴产业股为主。
具体板块来看,昨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板块以基金重仓股为首,主力资金净流入达9.71亿元,其中,南玻A(26091.1万元)、深天马A(5316.8万元)、内蒙华电(4789.2万元)、上海医药(3849.3万元)、中国南车(3535.6万元)、闽闽东(3448.0万元)、洋河股份(3287.6万元)等8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量超过3000万元。
其余主力资金净流入超过3亿元的板块达11类,主要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小盘、计算机、太阳能、物联网、医药、亚运概念、3G、低碳经济等与十二五相关的新兴产业类概念板块,进一步体现出主力资金的布局和偏好。
湘财证券表示,从大盘的技术形态上看,截至昨日上证指数完成了一波非常标准的下跌形态,可以说上证指数从3186点以来的一波级别比较大的下跌宣告结束。日K线提示,上证指数有可能在目前点位附近稍作整理,之后指数就会顺利的突破年线震荡走高。
上海金汇认为,昨天大盘再次报收锤头线,长长的下引线有探底回升的态势,很明显空头力气已经衰竭,接下来是继续震荡上攻,个股仍有分化,KDJ的快线上翘有与慢线形成金叉的态势,但是MACD指标依旧显示行情处于弱势反弹格局,因此投资者短线操作为宜!
综上所述,对目前市场的走势不宜过度悲观或乐观,由于大盘蓝筹股大多已跌至历史低点附近,市场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集中释放,下跌动力已明显不足,大盘短期大幅下跌的走势应告一段落,但由于主力资金出离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市场还需等待基本面的进一步改善。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t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