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贸易统计未全球化致顺差巨大
凤凰网财经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做客凤凰网,畅谈“大国往何处去系列策划之外贸变局”。张燕生在对话凤凰网财经时表示,全球经济已经逐步迈向全球化了,但统计制度却远远跟不上。统计上的差异,是目前中美贸易结构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的一个极重要因素。以下为文字实录:
凤凰网:事无百害,也事无百利,请问两位老师,这种贸易的不平衡,它目前而言本身对中国,对世界,其利弊又是分别在哪些方面呢?
张燕生:刚才桑教授已经说得非常好了,为什么中国会有贸易的顺差,为什么美国会有贸易的逆差,实际上来讲,也就是说它的背景在全球化。全球化它的国际分工转变为工序分工,什么叫工序分工,也就是在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一个产品,它的后道工序,大量运用人来包装组装,来加工组装这道工序,他会用投资的方式转移到中国,它的增值部分可能有80%是在国外增值的,它可能只有20%的增值在中国完成的,也就是农民工的贡献,土地的贡献,环境的贡献,再加上一些包装、五金、树胶的贡献,组合起来虽然叫中国制造,实际上它是全世界制造。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什么呢?也就是勤劳勇敢,价廉物美的劳动力和我们的土地,也就是我们讲基本要素的供给,也就是在全球化过程中间,全球能够享受到2亿中国农民工勤劳勇敢的贡献。所以说我们讲,实际上它对全球经济,对全球消费者福利的增进,对全球各个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好处。
它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中国的农民工参加国际分工,中国的土地参与国际分工,中国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但是我们的全球治理结构还是落后的,我们全球收支的统计还是落后的。统计是按照居民统计,外商在中国投资一年以后,那么它在中国的贡献就是算在中国,它的出口算中国出口,也就是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是在贸易的统计,仍然是把所有的增值算在中国,所有的顺差算在中国。我们会发现这个统计,整个全球治理,这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但是我们的统计没有全球化,但是我们的制度没有全球化。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别人总会说你怎么会有顺差呢,他不会讲我顺差的结构包含你的一部分,他就说你有顺差,因此你应该扩大进口,你有顺差,因此你应该增值。
我们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美国的出口占世界的出口比重,1948年是22%,现在已经降低到8%以下。但是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削弱,美国的出口都到哪儿去了,美国的出口到全世界去了。你会发现我们的经济已经全球化,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我们的全球管理是怎么管理的呢?还都是每一个国家管理自己的国家,谁在考虑全世界,很少有人考虑,也就是说实际上这里头最大的弊病,实际上来讲,也就是统计,全球贸易的体制,包括全球货币的体制,包括失衡的责任应该谁承担,这个衡量的体制,目前都存在问题了。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huangsh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