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中国经济从濒临崩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这60年里,中国经济从国有经济独步天下到现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60年中,中国国有企业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60年一甲子,中国国有企业潮起潮落,从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国有企业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今天,中国企业正按照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越来越多地实践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广泛融合,创造出更多的真正的“中国特色”。[详细]

(1949年—1978年)舟过山西已夕曛:单一国有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称国有企业为“国营企业”,改革开放前,中国大兴国营企业,使所有制结构基本无“结构”可言,沦为单一国有制,总结其教训,主要是:一、惯性使然,即深受革命战争时期大大小小解放区、根据地通行“供给制”的习惯性影响;二、环境使然,即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构成对新生政权的严重威胁;三、联盟使然,即对前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的 “一面倒”追随。[详细]

(1978年—2003年)好风疑是故园来:多种所有制
  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的历史命运和时代任务显然主要是改革,特别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束缚企业发展的落后体制。而从所有制变革的角度考察,国企改革的大幅度推进,又异常奇妙地可从60年前找到历史的呼应。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时代主旋律,先后经历了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等阶段。[详细]

(2003年—)桃李还应笑后时:混合所有制
  30年的改革开放洪流,推动国有企业“温和”地站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行列之中。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从上世纪末“三年两个大多数”目标的基本实现与攻坚克难,到本世纪设立特设机构国资委,国有企业不再是单一国有制下的铁板一块。这说明,只有多种所有制企业,才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事实证明,市场及市场经济的真正本质是多元化。[详细]

钢铁业振兴规划被指国进民退 民营企业面临政策困扰
有专家称中国早已是钢铁大国,但为什么没有成为钢铁强国?症结在于我们的钢铁工业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两三年就能成为钢铁强国。钢铁业振兴规划也被指国进民退,民营企业面临政策困扰。[详细]

航空业现迎来第二次重组潮 国进民退成主旋律
过去的三年,对于中国航空业来说充满了变数。在2002年民航业第一次重组中,奠定了国航、东航、南航三足鼎立之势,同时也谋划开放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而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重组,没有人知道中国民航业又将走向何方。[详细]

山西煤矿重组上演国进民退 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
山西煤矿重组,也正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国进民退。山西省煤矿整合已经完成了70%,最终整合的结果是要将山西省煤炭企业数量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这也意味着,山西的小煤矿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详细]

众说纷纭

国进民退将使改革步伐倒退
国进民退将使改革步伐倒退,民营企业的弱势更加突出。[详细]

新一轮国进民退不值得喝彩
面对新一轮国进民退,决策层适可而止,不必推波助澜。[详细]

国进民退折射出何种信号
国有经济扩张、民营经济萎缩,长期会引发社会问题。[详细]

民间投资的国进民退之忧
民资投资动力不足已成拖整体经济复苏后腿的一条跛足。[详细]

 

支持

国企改革

 

质疑

国企改革

吴敬琏回应郎咸平:国企改革不能停止
  民营企业里面确实有一些是依靠权力等非正常手段的,这种情况的确发生了,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详细]

张维迎:不要妖魔化中国企业家群体
  近来兴起的以保护国有资产名义妖魔化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舆论,对社会的整体进步未必是有利的。[详细]

 

顾雏军“七板斧”伎俩席卷国家财富
  郎咸平将顾雏军的巧取豪夺归纳为“七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详细]

左大培:警惕中国的贝卢斯科尼
  不但俄罗斯的霍多尔科夫斯基那样的“企业家”在中国大有人在,而且象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那样的危险人物也在向我们走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