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重组打造西部钢铁航母纪实
跨入新世纪,攀钢风生水起。
2000年1月21日,攀钢集团正式启动对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的承债式兼并;
2002年10月16日,攀钢进军重庆,参股渝钛白;
短短1000天,攀钢人一鼓作气,决胜千里,又先后对成都钢铁厂、锦州铁合金(集团)公司氯化法钛白生产线进行资产重组;租赁经营云南武定钛白粉厂……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快速扩张,实现了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品种结构得到拓展和优化,增加了优质无缝钢管、棒线材等品种,形成了重轨、板材、管材、棒线材、钒钛制品等五大系列产品。
资本运营大手笔,吹响打造“西部钢铁航母”的号角。
国际市场,从法国北方钢铁联合公司到韩国浦项制铁,从日本钢管到西班牙埃塞拉利尔,一浪高过一浪的购并与结盟热潮标志着全球钢铁工业正进入战略整合时代。
国内市场,钢铁工业区域性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步伐明显加快,钢铁产业的三大巨头宝钢、首钢和武钢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辽宁拟以鞍钢为中心,联合大钢、凌钢、本钢及抚钢组建国内第二大钢铁集团。
以优势钢铁企业为龙头,组建和发展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钢铁企业做大做强、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加入WTO后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殷切希望“把攀钢建设成为现代化钢铁钒钛基地”。
经过一、二期建设,形成年产铁410万吨、钢370万吨、钢材260万吨及30多万吨钒钛制品综合生产能力的攀钢,企业规模和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攀钢决心已定。搞好三期工程建设,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大企业龙头作用,打造钢铁“航空母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实施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推动钢铁钒钛产业低成本扩张,运筹帷幄中,连出好棋。
———承债式兼并成都无缝钢管公司实现优势互补,拓展品种结构。攀钢和成都无缝同处钢铁产业链上,通过对成都无缝实行承债式兼并,攀钢占有成都无缝92.02%的股份。兼并凸显战略意义,攀钢增加了优质无缝钢管等品种,产品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成都无缝快速扭亏为盈,2001年实现利润5428万元,2002年实现利润可望达到1.5亿元,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成都无缝与成都钢铁厂联合重组,组建攀成钢,旨在快速扩张,打造攀钢集团的“第二板块”。2002年5月,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新公司总资产为61.91亿元,攀钢控股比例为83%。进入了西南中心城市,生存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攀钢发挥成都市的地域、人才等优势,在成都建成攀钢优质无缝管和优质建材生产基地,实现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租赁经营云南武定钛白粉厂,意为强化资源优势,控制钛铁矿资源。攀钢的“十五”规划,将新建总规模为30万吨/年的两条高钛渣生产线,每年需要钛精矿约50万吨。租赁经营或兼并武定钛白粉厂一箭双雕,不仅扩大攀钢中低档钛白粉产量,更通过扩大钛白粉产能,逐步向钛原料生产延伸,实现对武定钛铁矿资源的有效控制。2000年4月,攀钢正式租赁经营武定钛白粉厂,使原来资不抵债的严重亏损企业当年实现利润14.9万元。2001年,该厂利润达283万元,攀钢与武定钛白粉厂实现“双赢”。
———成立攀钢集团锦州钛业有限公司,巧取“氯化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2002年9月26日,攀钢集团锦州钛业有限公司登记注册,通过对锦铁氯化法钛白生产装置资产进行分离重组,成功完成了攀钢与锦州铁合金公司的资产重组。以1.02亿元现金控股51%,共同发展氯化法钛白产业,一举使攀钢以很低的代价掌握了氯化法钛白技术,从而使钛白粉制造工艺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攀钢钛产业的快速升级,成功迈向我国最大的氯化法钛白生产基地。
———收购渝钛白部分股权,钛产业唯“攀”独尊。2002年10月16日,攀钢通过竞标成功收购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3900万股渝钛白股权,占渝钛白总股本24.99%,成为渝钛白第二大股东,并经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委托管理和经营此企业。
攀钢作为我国最大的钛矿资源拥有者参股渝钛白,将攀钢的资源优势和渝钛白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攀钢的钛精矿获得了稳定市场。
——西昌分公司无偿划拨凉山州管理,进退有序,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西昌分公司前身是西昌钢铁厂,已不符合攀钢产业化发展战略。2001年6月,攀钢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攀钢长远发展规划,经国家财政部批准,将西昌分公司无偿移交凉山州政府管理,攀钢内部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5年后看巨变。目前,世界顶级大口径无缝钢管连扎管机组,有望落户攀成钢,预计投资将达13亿元,从而使攀成钢的年销售收入翻升到60亿元以上;投资控股锦州铁合金公司氯化钛白生产线资本运营和技术攻关;购买股权控制渝钛白经营;启动钛渣建设项目,为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产业化提供原料支撑;适时兼并重组长钢,五年内,跃进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思索低成本扩张之路,反思不足,攀钢在未雨绸缪。
减员增效迫在眉睫。攀钢(集团本部)现生产能力年产铁410万吨、钢370万吨、钢材260万吨及30多万吨钒钛制品,目前在册9.4万人,在岗7.9万人,其中370万吨钢铁这一部分,有1.9万余人。放眼国际,韩国埔项制铁钢产量达2848万吨,不到3万人,日本新日铁重组整合后产量已达2900万吨,才2.6万人;从国内来看,宝钢产量为1770万吨,员工1.42万人;就拿省内已改制成功的威远钢铁厂来说,80万吨的产量,职工才2400人。可以看出,攀钢人均产钢量毫无优势可言。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加大减员增效力度。
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变革提速。目前攀钢内部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尚需努力。下一轮快速扩张和资产重组,尤其需要一批资本经营型企业家去运筹帷幄。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攀钢别无选择。
锁定2005年:年产钢600万吨,销售收入20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正崛起在西部。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