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产业面临愈来愈大环保压力 矿区居民皆搬迁

2010年11月07日 09:27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7日电(记者张云龙、惠小勇)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郊,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有些孤单地矗立在110国道北侧,即将入住的村民都是同一个原因搬迁至此。

“我们原来住的村受到包钢的尾矿坝和周边矿厂影响,已经不适合居住。”新光村村民王浩说。

包钢集团公司的白云鄂博矿,铁矿石和大量稀土共生。包钢在采选铁矿石后,含有稀土的副产品暂时无法利用,就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目前容量达1.7亿吨的“稀土湖”。

王浩说,尾矿湖面海拔比村庄高,还含有放射物质。“地下水有污染,种地没收成,喝水也不卫生,村民不敢再住了。”

包钢集团负责安全环保的一位官员说,尾矿坝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公司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尾矿坝每年的维护费用达4000多万元。

但是,随着尾矿坝体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从2008年开始,包头市政府与包钢集团共同出资5亿元,对新光村等附近5村村民实施整体搬迁。

包头市号称“稀土之都”。然而,多年来,包头市的稀土产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包头市许多稀土中小企业无环保设施,随意排放“三废”。2004年,稀土厂污水一度污染了包头市东河区自来水在黄河的取水口。

在中国南方稀土产区,由于稀土矿含量低,提取稀土时土石开采量特别大,每产一吨稀土氧化物,产生尾矿多达2000吨至3000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当地生态遭到破坏。

稀土专家杨万喜说,就以目前的稀土价格衡量,虽然每吨高达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也远远比不上环境恢复的费用,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稀土买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云龙、惠小勇   编辑: wangft
更多新闻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