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事件追踪:多家外资行被卷入骗贷门
(记者林晓丽、李震)青岛港内矿产融资骗贷风波继续发酵,涉事主角陆续浮出水面。而刚公告涉入青岛港调查事件的中信旗下澳大利亚子公司,以及传闻中的“货主”万向资源(新加坡)有限公司,都是杰正投资集团的主要客户。
青岛港内矿产融资骗贷风波继续发酵,涉事主角陆续浮出水面。继上周青岛德诚贸易有限公司之后,中信资源确认也牵涉库存调查事件。随着涉事主角增多,卷入该事件的银行也在增加。
中信资源卷入青岛港骗贷事件
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源6月10日发布公告确认,集团的进出口商品业务有若干存放在青岛港保税仓库的氧化铝和电解铜,有关调查或会影响集团。中信资源称,已于6月3日就该集团的氧化铝和电解铜向青岛法院申请并取得查封令。青岛港的有关单位已收到通知协助执行该查封令。据了解,青岛港被调查的铜铝库存的其中一个货主是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资源。
而刚公告涉入青岛港调查事件的中信旗下澳大利亚子公司,以及传闻中的“货主”万向资源(新加坡)有限公司,都是杰正投资集团的主要客户。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此次青岛港事件只是中国庞大商品贸易融资市场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铜库存在上海保税区,通过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做质押融资,其中重复质押的例子也广泛存在。
“目前还很难估计这次事件的具体影响以及哪些公司有牵涉,但现在所有的银行和贸易商都在核查自己的风险敞口及相关损失。”业内人士表示。
银行:已收紧大宗商品融资
该事件也导致关于银行停止大宗商品融资活动或者变得谨慎的传言四飞。就目前的情况看,更多的外资行被卷入青岛港事件中。
据了解,被卷入其中的外资银行包括花旗集团、渣打集团、南非标准银行、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法国外贸银行。而事实上,外资行也并没有停止青岛港的大宗商品融资业务,但进一步收紧了该业务。
昨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各大银行。截至记者发稿,五大国有银行均未有回应。而多家股份制银行则表示,到目前为止,银行未卷入青岛骗贷事件中,并表示将继续关注该事件进展。
去年监管层就已下发了风险提示,包括大行、小行的部分银行纷纷收紧贸易融资。而今年上半年,广东就有比较大的客户出了风险,牵涉了众多银行,导致很多银行进一步收紧了大宗商品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财富派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94353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24395
-
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
播放数:173975
-
杨幂代言手游拍广告曝光素颜脸
播放数:8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