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时机成关键
作者 李文龙
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的战略合作,不仅使工行获得为中非贸易和投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更将触角延展至非洲;标准银行在拉丁美洲、东欧等地区的庞大网络优势,也将成为工行开拓其它新兴市场的有力支撑。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内企业衍生出巨大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银行盈利的基础是客户资源,这就要求中资银行必须加快境外机构布局,努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终于结束了马拉松长跑。3月18日,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在北京召开的战略合作启动会议,标志着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转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资金充裕的中资银行正大步迈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开拓业务和配置资源。国际金融市场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给中资银行带来了挑战。
意在全球化布局
从去年10月工行宣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开始,到今年3月完成股权和资金交割,最终工行以338亿元的巨资收购了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如此大手笔并购工行意欲何为?双方合作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克服双方在经营方式、文化理念方面的差异?3月18日,在工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答案一一揭晓。
“我们将在资源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国际业务、全球市场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描绘出了双方的合作蓝图。“目前双方已经成立了六个联合工作小组探讨合作细节,合作的领域也在拓展之中。”
根据姜建清的介绍,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的合作内容不仅包括收购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这些传统的业务,还包括设立私募基金、资产托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高端业务。在全球市场领域,双方还将在股票衍生产品、结构性票据、债券融资等方面进行研讨合作。
从双方合作的全面性来看,相对于之前的收购印尼哈林银行和澳门诚兴银行,此次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是工行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综合化和多元化经营。作为非洲最大的银行,标准银行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家分支机构。通过双方合作,工行不仅获得了为中非贸易和投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更将触角延展至非洲;标准银行在拉丁美洲、东欧等地区的庞大网络优势,也将成为工行开拓其它新兴市场的有力支撑。
“投资的成功只不过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整合的成功,释放双方协同的效应,才能达到投资的目标。”正如姜建清所说,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已经在落子布局。目前双方即将完成一个以煤炭为质押的贷款项目,正在对三个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三个项目分别进行融资。同时,双方也正在考虑为一家中资企业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基础建设项目予以贷款。
另外,双方合作后的一个大手笔也在酝酿之中。据姜建清介绍,工行与标准银行正在计划募集总额约10亿美元的全球资源基金,用于投资专营金属、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矿产资源的实体或项目。根据计划,双方将各出资2亿美元,再募集6亿美元。目前该基金已在中国的监管部门进行审批,已有多个中外公司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
企业“走出去”成就银行海外扩张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竞争。在监管部门的鼓励下,“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已经成为许多中资银行的战略目标。2007年,除去工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也成功入股巴克莱银行。近日,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部分股权的申请也获批。在分设机构方面,去年工行莫斯科子银行以及中行的伦敦子银行,交行法兰克福分行、澳门分行和建行悉尼代表处等海外分支机构纷纷设立。
业内专家分析,此番中资银行大举出征海外源于多种因素,中国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外汇储备增加要求更高投资回报,综合化、多元化经营加速等均构成了中资银行进军海外的深层背景。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内企业衍生出巨大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银行盈利的基础是客户资源,这就要求中资银行必须加快境外机构布局,努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以工行为例,截至目前,工行已经将营业机构延伸至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总数达110家,并与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22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形成了一个覆盖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金融网络服务平台。此次在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的合作中,更好地为双方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被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据介绍,南非标准银行已经将其非洲区总裁CraigBond长期派驻北京,与工行的客户进行更多沟通,而杨凯生则成为工行提名的标准银行候选董事和副董事长。
银行业全面放开以后,中资银行已不得不应对外资银行的正面竞争。截至2007年底,银监会已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这些实力雄厚的银行携着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直接叫板中资银行。而国内的商业银行在上市改制之后,资金充实,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已经基本具备了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在调控力度加大、信贷利差减少的趋势下,中资银行也急于进行盈利结构调整,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走出去”尝试在国际市场上淘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李文龙
编辑:
lil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