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为央行辩解: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紧缩政策无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1月17日,由中国农行与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联合主办的“基金宝财富讲坛暨2010年投资策略主题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是为对冲流动性,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
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在清华大学表示,12日中国人民银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非货币政策收紧的标志。作为央行的多种调控工具之一,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是一次中性的货币调控工具的使用。
巴曙松在论坛上表示要为张健华的这番话做辩解,他认为:一季度有超过1万亿的央票要到期,要把到期的票据进行对冲,站在央行的角度有几种办法:第一个是再发1万亿央票进行替换,但是现在央行发行央票和原来比成本太高,央行也要考虑成本,现在发票据利率提高了,1万亿可能导致央行年终会亏损很大一块儿。
那么用其他的办法就是提高准备金,这对银行利率的影响不大,要把1万亿完全对冲掉,不靠其他的手段,可能要3次。但是这样做的力度心理上的压力太大,很可能准备金调一下,再发点票据,还会有一点流动性,窗口指导一下,达到均衡放款,就是现在的状况,
“其实只是对冲流动性的一个常规操作,这确实和紧缩没有太大的关系。”巴曙松表示。
附巴曙松发言实录:
【主持人姚长盛】:徐先生呢?我们现在楼市也开始,资本市场也插着来,退出政策一定是我们看到整个宏观调控里面出现最大的变化,上调0.5%之后,今天早上领导又说中性政策,不紧缩,这是动态的态度表态,还是我们看到以后的政策的连续性不断的加密?
徐荔蓉:我个人觉得现在出台的无论是中线还是什么,积极的宽松政策从定了以后没改过,但是从最近实际的做法来看,包括这次央票三个月利率的上升,当天调的存款准备金率,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接下来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进一步提高,包括其他的一些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可以预期的,态度比较明确的。
巴曙松:宏观经济政策我还是来替张局长做个辩解,如果在座的各位你来做这个决策,撇开基本面,央行资产负债率,一季度过万亿的央行票据要到期,到期要把这个票据还给银行,这确实和紧缩没有太大的关系。
站在央行的角度对冲到期的央票有几种办法:第一个是再发1万亿替换,但是现在发和原来比成本太高了,央行也要考虑成本,现在发票据利率提高了,1万亿可能导致央行年终会亏损很大一块儿,那么一定用其他的办法。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利率的影响不大,要把1万亿完全对冲掉,不靠其他的手段,可能要3次。但是这样做的力度心理上的压力太大,很可能准备金调一下,再发点票据,还会有一点流动性,窗口指导一下,均衡放款,这就是现在的状况。
实际上就是对冲流动性,只不过比市场预期的超前,市场担心的是意外,其他的市场都预期到了,哪知道元旦一过就看到政策,其实只是对冲流动性的一个常规操作。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l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