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理财巨亏索赔:一个人的战斗

2010年01月07日 01:00证券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证券时报记者 孙宗胜

找媒体曝光、到监管部门投诉、网点静坐、请律师: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一年维权下来,活了大半辈子的林祥(化名)由一位老老实实的小企业主变成了别人眼中多事儿的“钉子户”。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一次轻信的外资银行理财投资理财决定。而实际上,林祥给人的印象属于那种老实人:表情温和,慢声细气,即使在气愤的时候,嗓门也没多高。

2009年春,记者第一次见到林祥。彼时,他情绪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令他窝心的外资银行理财经历。

据林详讲,2007年,他通过一位在外资银行工作的朋友介绍,购买了一款QDII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为45000美元。林祥认为这家银行是国际知名银行,值得信任,更何况销售人员在介绍理财产品时,不断强调“这款产品预期收益最高可以达到48%,而且还有保本设计”。

林祥很快就下了订单。当时他在深圳关外的龙岗区开了一家作坊式电子产品制造厂,主要生产U盘、鼠标等简单电子产品。赚不太多,但依靠便宜的人工和低廉的生产成本,最好的时候一年也能赚个三四十万。

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林祥也在深圳买了房子安了家。当时他盘算着,照此再过几年,存下一笔理财的资金,以后的日子就可以轻松惬意的度过了。

但从2007年开始,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是订单明显减少了,时断时续;价格也在激烈竞争中不断下降。截至2008年底,他的工厂已经严重亏损。林祥不得不关闭了这家赖以为生的工厂。

“我现在等于没有工作,就靠吃老本。”第一次和记者见面时,林祥显得颇为无奈。但雪上加霜的是,被他视为重要老本的投资出现了深度亏损。投资账单显示:产品终止日发生巨亏,资金只保存下大约37%!

林祥感到震惊又不明所以,于是他赶到银行网点去询问究竟。让他吃惊的是,银行经理声称该产品有亏损本金的风险, 保本条款只在亏损10%的情况下才有效。并且银行强调,已经提示了这一风险,而林祥也在风险告知条款后签了字。

林祥觉得是银行的人在推脱责任,他落入了陷阱。但他没有任何证据,甚至连一份投资协议都没有。后来他才知道,实际上许多国内投资者和他一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都没有索要一份投资协议。

多次交涉后,林祥终于索回一份投资协议。但实际上他根本看不懂这份复杂的理财协议,不少签字条款,签约时根本就没有看,他只是在销售人员授意下进行了签字。

林祥决意索赔,向媒体投诉曝光成为第一个选择。实际上,不少有类似遭遇的投资者在他之前已经向媒体进行了投诉。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部分投资者也获得了银行的赔款。

然而,舆论监督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那些缺乏有力证据的投资者,大多数不在外资行赔付名单内,林祥就是这样。幸运的是,林祥通过媒体联系到了一位具有银行产品研发背景的律师。

在律师指点下,林祥又寻求行政救济:向监管部门提起了投诉。但问题并没有迎刃而解。仅仅行政救济进入程序就等了几个月。至此,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年。处在失业状态中的林祥倍感沮丧。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维权的艰难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出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考虑,林祥和律师没有就诉讼代理达成一致,司法程序迟迟没有启动。

深感势单力薄的林祥想到了集体维权。林祥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维权网页,为有类似投资经历的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的一些投资者陆续登陆了这个交流平台。然而组织集体诉讼的目的却一直没有达到。“抱怨的时候情绪都很激动,但真组织集体行动的时候却没几个人响应了。”林祥说。

在各维权渠道不顺畅的情况下,林祥开始独自一人到银行网点进行抗议。“那段时间天天去网点静坐,有一个多月吧。”林祥回忆起一年来的种种维权行动,倍感心酸。

目前,维权行动仍然没有结果。林祥也不得不收缩维权行动,暂时找工作,打工。但他并没有决定放弃。几天前,当记者再次联系他的时候,他坚定表示,明年将继续努力维权。

“抱怨的时候情绪都很激动,但真组织集体行动的时候却没几个人响应了。”林祥说。

相关专题:

走下理财神坛的外资银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