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测评“蝉联”全市之首的实践纪实

2009年12月22日 16:03成都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0月22日,一场形式特别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在成都高新区启动。这天,来自我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者队伍在高新区聚首,他们前往社区、工地、城郊结合地,透过城市环境的变迁,“取经”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创新与经验。

伴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这样的现场会,选择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很多发端于“高新经验”的创新之举,也从高新区起步,逐步“辐射”到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其它区域。

12月2日,在我市公布的第四次全域成都城乡环境质量测评中,成都高新区赢得了“大满贯”成绩——全市中心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测评、街道测评、院落管理测评、菜市场测评四个大项,均摘得总分第一。

飘红的成绩,得来并非偶然。

今年,在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市政设施、广告管理、环卫清扫等环节考核中,高新区历次成绩都名列全市第一、总分第一,其中,“门前五包”每月排名全市第一、数字化城管考核每季度排名第一、全年考核总分第一。与此同时,在全市组织的4次中心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测评中,高新区在已公布的三次测评中,均位居综合测评、街道测评、院落管理测评“三连冠”。

完善、优化、提升、规范。

“浓缩”成都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系统工程的八个字,让成都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肩负起了更沉的责任、更深的思考、更稳的行动。

环境的提升,是区域投资兴业环境,以及宜居宜资环境打造的综合命题。在“人少事多”的大城管体制之下,成都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正在走出一条适合区域发展的城市环境管理综合提升创新之路。

机制牵引

城管体系“合纵连横” 流程协同从“线状”到“网状”管理

每个月,在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上,都会出现全区多个部门共商一个问题解决方案的场景。在这个场景的背后,是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机制使然。

在高新区,提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非是一个系统,一个局、或是一个部门的事儿,在由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召集的联席会议制度之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已经成为若干部门的“份内事”。 

监察局牵头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审计监察和行政效能督查,城管环保局牵头承担市容秩序、广告店招、市政环卫治理,经贸发展局牵头水域环境管理、河道乱污整治;工商局负责农贸市场管理;规划建设局牵头工地管理监督;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整治工作中街道工程项目的实施、市容秩序管理挤院落整治。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个紧扣城市发展的区域性命题,而在高新区,承担这个“命题”的部分,几乎涵盖个产业、建设、服务等各部门,打破以往城市管理是一个部门的思维定式,在联席会议之下,“合纵连横”的高新区城管体系,正在完成流程协同从“线状管理”到“网状管理”的提升,一张横跨各部门、纵及各街道及社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网格,让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形成了流程再造、机制牵引的的“加法效应”。

而这样的“组合拳”模式,在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深入推进中,起到了斐然成效——今年,在我市公布的全域成都城乡环境质量测评中,成都高新区在市政设施、广告管理、环卫清扫等环节考核中,“蝉联”全市第一、总分第一。其中,“门前五包”每月排名全市第一、数字化城管考核每季度排名第一、全年考核总分第一。与此同时,在全市组织的四次中心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测评中,高新区在已公布的三次测评中,均位居综合测评、街道测评、院落管理测评之首。

连续“蝉联”全市测评之首,是对成都高新区宜居宜资环境的提升的生动写照。今年,紧扣优化城乡环境的主动脉,成都高新区制定和实施了《关于2009年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细则》,细化目标、强化考核、保障资金、细化分工,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程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

今年,成都高新区启动了特色街区打造、农迁社区整治、人行道达标改造、绿化带PVC绿篱建设、待建土地植绿、大气环境整治、“门前五包”创优、水域环境整治、建筑立面环保砖改造试点、权与数字化管理、路灯照明等“十一大工程”,细化“70个项目”方案、明确所有建成5年以上农迁房外立面粉刷一遍、所有道路整治一遍、所有社区院落整治一遍的“三个一遍”目标,打造靓点,解决难点,创新管理,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管理城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融合到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园区”、推进“天府新城”建设、推进“民生工程”打造的工作大局中去,延伸到各个链条细微末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力推进,全面推动了高新区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人居环境的综合提升 。

管理创新

直指城市管理难点 “高新城管模式”凸现标杆效应

上个月,家住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的陈英发现,曾经设置在居民点附近的三个垃圾中转房消失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满目皆翠绿的社区游园,陈英纳闷,垃圾中转房到哪里去了?

此时,家住高新区桂溪街道的吴琼发现,来到新建的和平综合农贸市场买菜,拿到一斤猪肉的同时,发现袋子里竟多了张印有8位条形码的单子,吴琼质疑,这条形码,是拿来做啥的?

两地之间,两位百姓,相同的“纳闷”,其实是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直指民生诉求、强化管理创新使然。

人居环境提升,是城市文明的一枚指针。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恰恰是这枚“指针”,却是城市管理的共性难题,破解城市管理的这一“短板”,观念创新,措施有力,是破题的关键。

肖家河街道市民陈英的“纳闷”,源于成都高新区率全省之先,启动的城管模式创新——

今年 11月,成都高新区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城市生活垃圾转运模式,在肖家河、芳草街道试点,关闭了现有垃圾中转房,采取“合并、外移、直运”三合一模式,在远离生活区的区域选址新建垃圾集中中转库,而社区垃圾收运,则采取专业队伍“流动”收运的方式,让生活垃圾处理站与居住区彻底“绝缘”。

“垃圾收运容易造成城市环境二次污染,随着高新区率先在肖家河、芳草街道试点的‘三合一’垃圾收运模式启动,以往辖区内10个垃圾中转房压缩成了2个,2.5环内完全取消了中转房,让环保工作更为环保。”成都高新区整治办主任、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局长陆军分析,在运行模式上,高新区“三合一”垃圾收运模式,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管理、两级监督的方式,进行建设、管理,以确保这种创新模式的长效运行。

采访中,市治理办、市城管局副局长罗朝金分析,高新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在全市具有示范标杆作用。对于“三合一”垃圾收运模式的创新,罗朝金透露,明年起,该“高新模式”将在我市部分条件成熟的区(市)县推广。

然而,紧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区域发展环境的“高新城管模式”,并不止于此。

桂溪街道吴琼的“质疑”,其背后实则是高新区在我市中心城区首次试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民生工程启动,而带来的变化——

如今,凡在桂溪街道和平、双源、石墙农贸市场购买猪肉的市民们不难发现一个变化:在拿到肉制品的同时,袋子里会多张印有8位条形码的单子,这并非是简单的收银单,而是成都高新区在桂溪街道试点推行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正式“上岗”。

其实,“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仅仅是高新区提升百姓宜居环境、探索菜市场监管机制创新的要素之一,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都高新区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菜市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上,下深水谋创新,制定了《成都高新区菜市场奖励办法》,按《办法》对市、区组织测评中获得前十名和前五名的菜市场进行嘉奖,提升榜样的示范带动效应,增强菜市场共用共管的公民意识,从而让城市管理变被动为主动,让城市管理的“主角”回归百姓主体。

城市管理,服务产业,惠及民生,“管理”的创新,必然会带来环境质的变迁。而在高新区,这样的创新,并不仅仅是创新垃圾收运模式,实现垃圾不落地,或是探索菜市场监管的新机制的尝试,今年,在高新区“六大城市管理创新”之中,除了垃圾收运模式,以及菜市场监管机制创新之外,引入社会资金建绿,走以绿养绿的路子;大面积实施LED路灯照明试点工程,为全市带头示范;行政处罚网上公开,确保执法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推进工地物业管理,源头治理扬尘污染等六大工程,从城市管理、建设、监管等领域,实现了从“高新创新”到“高新经验”的飞跃,从而成为全市推广的范本。

环境提升

打造街道靓点 消除城郊盲点 解决历史难点

行进在天府立交桥下的火车南站后区,整洁的路面,葱茏的绿化带,精致的景观墙……如此城市和谐美景,很难让人将其与数千平方米污水四溢,垃圾遍地的“城中村”关联在一起。

这是一片存在于城区37年之久的“城中村”,由于历史原因,天府立交桥下,这处占地8千平方米、游离于铁路、城市等区域管理“盲区”,给城市建设、环境治安埋下了隐患。

7月21日上午9点,随着挖掘机等机械设备鸣响,这个处于火车南站站后区数十年的“城中村”违规建筑群,得以淡出城南,“按照规定,铁路沿线的几十米区域内,都不允许搭建住房,火车南站后区违规搭建的‘城中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必强透露,“城中村”在高新区建区之前就已经形成,但由于管理权限所限,“啃”动这块“骨头”的难度很大,此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城中村”拆离工作带来了转机,借助铁路沿线整治专项行动“东风”,省、市、区及铁路沿线管理部门聚集召开专项会议,就火车南站后区违章建筑拆除工作达成共识。

紧接着,高新区、桂溪街道组成专门队伍,前往“城中村”区域,对居住在违章搭建区域的城市流动人口,进行拆违前入户告知劝导,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老百姓给予相应扶助,畅通了城市环境整理渠道,通过细致有效地沟通,“城中村”拆违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同与支持。通过省、市、区、街道联动打配合,这个存在达37年、占地8千余平方米的“城中村”彻底在城南消失。

打造街道靓点,消除城郊盲点,解决历史难点。

惠民,勾勒高新城市文明的性格;和谐,撑起高新城市文明的支点。社区、院落,城市文明最基层的细胞群,而一座城市的文明,正是无数细胞群的聚合、裂变,在成都高新区,对社区、院落建设的投入,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

出门见绿,社区游园。如此和谐家园美景,已随着高新区“特色靓点街道打造工程”,在高新区随处可见。今年,高新区率全市之先,启动特色靓点街道打造工程,各街道办事处共投入资金余约3000万元,按照综合整治、因地制宜、便民惠民、辐射带动的原则,每个街道各打造出2条“风味”各异的特色靓点街道,“代言”区域人居环境。

充满人文气息的肖家河中街、散发异域风情的玉林西路、气势恢宏的和平广场、高技术汇集的LED新能源街道……“一街一品”的城市街道,让高科技聚集地的成都高新区,散发着灵动的城市气息。据了解,今年,高新区率全市之先启动的“特色靓点街道打造工程”,完成了肖家河东横一巷、玉林西路、火烧堰、新雅街、天和路、檬柏路等10条街道立面、地面、楼面、屋面、店面等三维空间的综合整治,部分靓点街道成为全市典范。

所有建成五年以上农迁房,确保外立面粉刷一遍、所有道路整治一遍、所有社区院落整治一遍……这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成都高新区给辖区百姓的庄严承诺。

在以提升社区档次为重点,高标准打造社区配套设施的高新区农转居社区里,功能齐备的社区硬件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住宅楼修得多“巴适”,一应俱全再就业培训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的中小学校、特色商业街区,让辖区失地农民真正享受到了“全覆盖”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联动多赢

“借力”社会资源 走以绿养绿的多元化投资路

在新北小区铁路西环线南侧,铁路沿线刚刚铺设的绿草坪,翠意葱茏。明年里,这样的“翠绿长滩”将绵延铁路环线数公里,覆盖5.6万平方米区域。

城郊结合部的铁路环线,多为城市管理建设“盲区”,高新区如此“大手笔”植绿,究竟用了多少成本?

高新区的回答是:引入社会资金建绿!

“若要按市场评估,建5.6万平方米至少得投入几百万元,还不计人力管养成本,但这次,新北小区铁路西环线南侧区域的城市绿地建设,高新区没有投入一分钱。”昨日,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零投入”的背后,是高新区于今年试运行的社会化资金建绿“以绿养绿”创新尝试。

引入社会化力量,实现政府零投入的市场化“以绿养绿”,这样的创新之举,是如何运作的?据了解,眼下,高新区通过集中梳理,对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的闲置地块进行了整合,完成该地块永久绿地建设及自由绿带(苗圃)建设,通过市场化比选确定出优势社会力量,中选企业在建设绿苗圃的同时,负责其区域内的公共绿地建设、维护、管养,确保成比例的绿化植被覆盖率。

如此一来,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以往需要政府投入建设绿地的闲置空地,变成铁路沿线的防护绿带和企业可以使用的绿化苗圃基地,而政府职能部门,则从建设管养的角色脱离出来,根据双方约定协议,进行绿地建设管养的监督者,行使监督权,从而将以往需要财政投入的绿化建设管养资金,通过市场渠道,为政府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减负”,同时,社会参与方也获得“零租金”绿化苗圃栽种场地,实现“以绿养绿”的多赢。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成山的城市建渣地,现在,我们已经转移了所有渣土,还原土壤活力,开始大面积种植草皮,一旦植被长大,我们就可转移出去,再植入新草皮,最大限度盘活土地使用率。”采访中,负责新北小区铁路西环线南侧社会化绿地管养的“欣鑫绿化”负责人表示,以5.6万平方米面积来算,以绿养绿“零租金”模式,能为企业节省场地租金,明年,他们准备用节省下来的这笔钱,尽快让5.6万平方米闲置地全部绿起来,提高土地使用率,从而提升铁路沿线环境面貌。

那么,在企业“零租金”盘活闲置地块,政府“零投入”完成城市绿化建设的“双赢”举措下,政府究竟能降低多少投入支出?对此,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算了笔账:今年高新区加上绕城两侧生态带约30万平米大宗空闲块绿地建设,大约一次性投入1800万元,同时,每年绿化管养费用还需支出近百万元,通过“以绿养绿”的市场化模式,政府在建、养方面的投入降为的“零”,而责成企业也降低了企业成本支出,“双赢”的方式必然驱动创新模式呈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在成都高新区,有这样一句话引人注目——“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战斗”,与其这说是一种表态,倒不如说是高新人行动的缩影。或许,这正是高新城管成绩斐然、不竭创新的内在动力所在。(缪琴)

—2009高新数字—

♦ 全年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电子路、广场路、围城路等共计6.8万米的雨污水管网及1300余座检查井建设,管网覆盖率达到96%以上,为打造天府新城水环境和创建国家一流生态园区打下坚实基础。

♦ 全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组织人员1万多人次,实施大源排洪沟、栏杆堰、肖家河、马河、摸底河等累计80多公里的河道整治,做到河道及两岸“四无”,从整体上形成水清岸美的水环境。

♦ 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深入推进环卫清扫作业市场化,对区域内约900万平米道路实施企业化、社会化清扫保洁,加大道路灰带和行道树的冲洗除尘。以建筑施工工地,特别是土方开挖工地为重点,管住“三大工地”,加大运渣车辆进出工地的冲洗力度,防止泥土上路扬尘。针对区域内拆迁后空闲土地较多易产生扬尘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绿色”替代“黑色”覆盖泥土,全年实施大宗空闲地块面积60万M2,道路两侧带状面积8万M2。

♦ 全年财政投入绿化建设资金约4000万元,先后完成了大源2线、3线、益州大道、大件路等区域及桂溪双源及合作顺江河滨4个绿化广场建设,建设面积约26万平方米。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绿21万平方米,启动社会资金建绿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47万平方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daiyb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