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环首都经济圈正当时

2010年11月17日 07:48中国证券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为中国首都,北京一直以来在招商引资、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方面都享有明显的优势,而这种待遇上的不平等直接造成北京对周边资源的“虹吸效应”。现在,该是北京反哺“环京圈”、发挥“溢出效应”的时候了。

由于产业结构失衡、公共职能部门聚集等因素,多年来,北京对周边省区的影响更多是吸收资源,而不是辐射带动。比如首都周边地区的人才、资金、资源都不同程度向北京集中。这既造成了环首都区域贫困带的形成,又使得北京在快速发展中陷入了诸多城市病之中。城市拥堵、房价高企、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开始限制北京的进一步发展。而此时,正需要通过相应的规划和制度安排,解决这些问题。

环首都经济圈无疑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在政策和规划上给予北京周边地区一定扶持,使得相关区域可以进一步承接北京的溢出效应。在北京高速发展之后,将相关过多的产业、人口、资金向周边地区覆盖。

从燕郊、涿州等地的经验看,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能够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迅速提升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成型和发展,河北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平台,广泛承接全球产业和技术转移,建设成为全省最开放的地区。

从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的发展历程看,没有一个是孤零零的城市,而是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圈和产业圈。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都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但京津冀三省市,2009年GDP合计为3660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加快京津冀区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放大首都辐射效应。

按照河北省的初步规划,到2015年,环京区域内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达到4784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城区总人口由165万人增长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2.7%;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年均增长5.4个百分点。这些指标虽然看上去惊人,但也说明区域经济的确有很大空间。

区域一体化需要规划,更需要制度安排。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在通讯、交通、产业一体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逐步推动三地在户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政策方面的对接,实现良性循环,这样才会大大降低区域分割的制度成本,在给民众带来制度红利的同时,也将真正实现京冀一体化建设。

相关专题:

河北倾全省力环北京建特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林喆   编辑: daiyb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