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对唐山的印象首先是大地震 其次是新城
2010年7月,在唐山大地震34周年之际,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率团访问唐山,祭奠唐山大地震遇难同胞,并亲身感受唐山——这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的辉煌成就。凤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在接受凤凰网访问时认为此次唐山行对唐山的印象首先是大地震,其次是重新建立起来的城市。以下是对话窦文涛的文字实录:
凤凰网:唐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包括你之前想像当中的唐山是什么样子的?
窦文涛:我之前想像中的唐山,一个是很有历史的唐山,比如说李小龙的电影叫《唐山大兄》,很多在海外的唐人街,在以前,叫唐山就是指从中国来的人,所以说历史文化上唐山也是很有名的。实际上印象最深刻的唐山,还是跟大地震联系起来,因为我跟唐山人,当然不是外人,我就是河北人,河北老乡,而且大地震的时候,我在石家庄,跟他们一起经历了地震,当然那个时候我们那边没有那么危险了,但是这个印象在我脑子里刻的太深了,所以每一次听到唐山,第一想到地震,第二想到那应该是一座新城。因为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这个城市全摧毁了,一片废墟,那么我想完全是一座重新建立起来的城市。今天来,我就觉得看得不够。
凤凰网:时间太匆忙?
窦文涛:不是,你像我印象很深刻,刚才在纪念碑,我看到原来的机床厂,看到弯曲的铁路,还有大水泥柱,当时整个车间房顶落了下来。我当时就有感受,我就想,那个时候我9岁,我在石家庄,匆匆忙忙的下楼,周围楼梯摇晃着,我脑子里平行蒙太奇,现在我看到唐山当年地震的现场,我就想到震中,地震的中心当年就在这个地方,然后再看到他们写着名字的碑,心里觉得有点沉,而且主要是刚才我们献花的时候,他们放的音乐,放的我有点哀泣。而且觉得在很多名字后面是什么,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就会有那么一种感觉,而且你看碑上面,有的名字是二丫、三丫、四丫,后来当地领导介绍说,是搞不清名字,因为有很多很多家庭,当时绝户了,绝户了就是完全没有了,所以你连回忆,靠邻居去回忆,看户口本都不能把他的名字弄完全。其实整个这个大碑,这几个碑记录的名字,听说也不足24万,而且我们也知道,唐山大地震,真正死的人,肯定超过24万,所以这就是说,不但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些什么人,还有名字的人,我就觉得,当时站在一面一面黑色的碑前面献花的时候,这些东西对我很形成一种压迫感,我想这个是我对唐山这次来,来的时间太短,最深的一个印象。
凤凰网:你看唐山整个城市,我来之后,我有一种感觉,看唐山新城的时候,如果你只看这个城市的表面,你根本想像不到以前这里曾经发生那样一场摧毁整个城市的大地震,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它的重建什么的?
窦文涛:因为我没有充分的看,所以我不知道,如果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可能,本来这个城市应该保留更多关于这次大地震的遗迹,原来的原貌。当然我们现在看到新城,听他们讲,唐山还是我们河北省特别富的一个地方,说现在唐山人日子好了,我觉得是不是大灾之后,必有后福,可是很难忘记过去。因为对于这里的唐山,我对唐山还有一个印象,所以刚才我为什么讲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就是咱们那个13勇士,当年汶川大地震,是13个吧。
凤凰网:是。
窦文涛:当时我们在四川,做电视直播赈灾晚会,正好是我讲他们的故事,把13条好汉介绍出来,所以当时我有话好说,我说我们河北人仗义,千里奔袭,而且唐山人有这个体会,13条好汉到汶川大地震去救人。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看见他们,我就觉得唐山人肯定也有我们河北人的这种厚道、仗义,而且尤其是自己受过这样的灾。对于今天来说,他们能够在一座全新的城市里面生活,而且我们看到,这好像是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一个样板,要建成一个生态城市,要建成一个什么,当然也很为他们高兴,这些大地震当中幸存下来的人,包括他们的后代,包括更多的唐山人,今天能够过上不错的日子,当然是值得欣慰。他们甚至可能不会天天提起这些事了,但是我反倒觉得对于我这个外乡人来说,不管看到多么新的城市,不管看到他们今天见到我们是多么的笑脸相迎,我也总是难以忘记,我9岁的时候,在这里发生的那场大地震,我觉得这恐怕是这个城市永远的印痕。所以我应该说,过去没来过唐山,我的心里一想起唐山,就是地震,24万人,1976年,那么这次来的唐山,看到一切都是新的,可是我心里更深的想着1976年,我9岁,地震,几十万人,我觉得这个印象反而是,看到新的,你反而更会想到旧的,我会感觉到活着的人,就如常的过日子,但是那些死去的人,他们在哪儿呢,会有那么一种感觉吧。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daiy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