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四季度看好银行消费和煤炭行业
1、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回顾
整体看来,尽管无论从工业增价值还是即将公布的GDP数据来看,回升幅度都很大,但是20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没有能够延续二季度的强烈回升态势,经济回升的态势更多的是由于2008年低基数的因素所造成。从GDP的环比数据来看,GDP环比增速从二季度的17%下降到三季度的10%不到。
造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7月份的宏观数据低于预期,其主要原因则是政府投资环比增长乏力。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政府作为一个危机的救火队,不大可能在经济已经迅速好转的情形继续加码,从而带来长期的负面效应。与此同时,市场内生的力量在刚刚起步。在民间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接下了经济增长的大旗,而制造业投资因为出口的低迷出现了回落。可以说,在内需层面上,经济正处于换挡期。而在外需层面上,仍然只是企稳,没有起到太多的实质性作用。8月份的宏观数据则表明经济进入了平稳的增长阶段。
在政策层面上,政府总的基调还是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政策的微调已经开始,包括商业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二套房信贷政策的转变以及对于钢铁、水泥、光伏等产业的投资限制,这些政策在某些层面上也影响了投资的乐观预期。
在微观层面上,汽车的销量屡超预期。而另外一个重量级的消费市场-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二季度的火热行情后,三季度出现了交易量的大幅度回调,房价在某些层面上影响到了房地产的真实需求。尽管钢铁行业的产量屡创新高,其价格也在7月份出现了大幅度上涨,投资者的信心也因此被充分调动,但是钢铁行业当时的需求更多的是来自于库存回补的需求。
在宏观经济经历了二季度快速回升的态势之后,三季度经济的平稳增长显然没有能够满足投资者的过分乐观预期,于是,资本市场在二季度获得了负回报。
与中国市场相反的是,发达国家三季度经济回升的速度快于二季度,所以发达经济体取得了较高的回报。
2、四季度宏观经济展望
●国际经济
自美联储以及欧洲宣布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全球的金融市场趋于正常化,公司债利差、主权CDS、流动性都逐渐回归到危机前的水平,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也恢复了正常。
全球一系列的指标都表明全球经济已经触底,开始进入复苏阶段,2009年三季度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将大都获得正增长。而影响发达经济体复苏的主要原因是库存回补、财政刺激以及出口,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更多的是来自于内需。展望四季度,全球经济的回升将会继续保持,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发达经济体也可能在四季度面临政府投资效应递减以及库存回补力度减弱的影响,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四季度经济好转的速度至多与三季度持平。
●国内经济
与我们二季度对于中国经济三季度的预期相比,库存回补的力度没有想象的大,而政府的投资边际效应递减也来得更早些,其中的亮点则是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启动,未来值得期待的是出口的复苏以及房地产投资的继续回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不宜从“过分乐观转向过分悲观”,经济增长确实很难回复到二季度的经济好转速度,但是一个正常的经济增长还是值得期待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房地产的投资回进一步提高,出口会有所恢复,这两者则会推动明年初的制造业投资。除此之外,中国的消费需求会因为居民就业状况的改善而进一步好转。
在认可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应该继续关注货币情况,货币会使得中国经济继续加速或进一步减速。尽管货币政策的微调已经在进行中,但是影响货币供应除了政府政策,还包括经济内生的需求和外来的热钱。货币会在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层面上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在制造业投资方面,货币通过影响通胀和资金的可获得成本影响制造业投资;在房地产方面,货币的供给松紧程度影响房价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工业生产层面,货币明显通过影响包括上面需求的总需求影响工业生产;总之,在经济的平衡发展中,货币会影响预期的变化。
总之,我们对于四季度宏观经济的看法是“均值回归,强而不盛;关注货币,把握预期。”
3、未来资本市场走势分析
2009年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为负回报,主要原因是三季度经济没有延续二季度快速回升的态势,低于投资者“过分乐观”的预期。对于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我们的看法是经济进入到一个正常回升的节奏,货币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预期。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认为对于四季度的股市不应从“过分乐观”转向“过分悲观”,在四季度投资者应该能够获得正的回报。我们对于四季度前半期的看法是“估值合理 强势平衡”,而对下半期的看法则是“把握预期 平衡攻守”,其意是如果货币层面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后,投资的预期会变得非常乐观。
在行业层面上,我们前半期看好银行、保险、消费品和中游的机械、家电制造行业,而随着预期发生转变,我们可能会在下半期看好进攻性的原材料行业和煤炭行业。贯穿整个四季度,我们都看好政策收益的行业:低碳经济(新兴能源)、消费品、A-H折价的板块。(大成基金公司供稿)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xinm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