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危局中的四大乱象
贾华斐
2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独家报道了宝盈基金的换帅风波,一段时间来,媒体的焦点都落到宝盈基金现任总经理陆金海身上。然而从本报记者最新掌握的材料来看,该事件中这位失意老总或许只是众多问题的一个“出口”,宝盈业绩垫底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不规范的公司治理和投研决策程序。其中公司法人治理的重大缺陷或许是最终的源头。
甚至最新爆出的“分红事件”,也只是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深圳证监局今年1月对宝盈基金进行了一次现场检查,并将检查意见向公司、股东和独立董事进行了反馈。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到的情况显示,除了此前一直被媒体诟病的人员流动频繁、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之外,这次检查暴露出宝盈基金在股东结构和法人治理、基金经理的权限和任职管理、投委会的决策程序以及基金销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缺失。
乱象:一股独大
宝盈基金目前的三家股东中,中铁信托持有49%股权,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6%,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持股25%。中铁信托是中国中铁(601390.SH)持股93%的子公司,因此中国中铁是宝盈基金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持有的上述股权,实际上是为中铁信托代持,且直到今年1月深圳证监局现场检查时,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此一来,中铁信托实际上持有的宝盈基金股权达到了75%,远远超过49%的内资基金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上限。中铁信托,及其背后的中国中铁,在宝盈基金拥有绝对话语权。第三大股东对外经济贸易信托的25%股权,显得虚弱无力。
乱象:投委会“善变”
投资决策委员会在一家基金公司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这个神经中枢出了问题,那么基金投资不尽如人意,甚至混乱不堪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宝盈基金,本应在宏观层面把握投资方向、维护核心股票池的投委会,却频繁直接下达交易命令,且风格明显偏向短线。知情人士告诉本报,深圳证监局就这一问题谈得最多,且特别关注到2009年上半年的短线交易问题。
据了解,在2009年1月至5月间,宝盈基金投委会曾先后4次下达过对仓位方面的意见,每次都和前一次截然相反,且幅度较大。比如,在3月25日曾要求所有基金减仓,股票型基金减到65%以下,而到了4月2日,又要求3~5个交易日内股票型基金加仓,最低仓位不得低于85%。
这也和宝盈基金多位前基金经理对本报反映的情况不谋而合,据他们介绍,陆金海经常通过投委会的方式指挥仓位,且十分“善变”。
另外,投委会甚至强制规定基金在短期内,大量买入指定的个股,连买入数量也有明确“督导”,甚至精确到个位数。为了操作方便,公司的有关投资方面的制度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乱象:基金经理“越位”
决策层意见混乱,执行的层面也问题重重,如基金经理投资权限管理混乱等。
最严重的问题正是出在业绩垫底的宝盈泛沿海基金上。知情人士介绍,在陆万山因某次事件被宝盈基金内部暂停基金经理权限后,宝盈基金当时的拟任投资总监夏和平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指挥着该基金的操作。公告显示,他是在2009年12月26日正式成为宝盈泛沿海的基金经理,但在此之前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已经实际上行使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职责。而对这一状况,投资者毫不知情。
这背后,宝盈基金或许也有它的无奈。由于各种原因,该公司内的人才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据记者了解,随着宝盈基金多位员工离职,目前内部人才已经十分“紧缺”,该公司研究所只有8名研究员,其中还有2名兼任基金经理。这样的结构使一旦在任基金经理出现变动,交接时的压力就非常大。
而这一混乱的情况也表现在此次的分红事件中。据记者了解,由宝盈基金旗下的基金鸿飞“封转开”而来的宝盈资源优选在分红时错把默认的现金分红惯例改成红利再投资,宝盈基金因此不得不对涉及到的持有人进行赔偿。这一“乌龙”在2008年4月就已经发生,但是却没有及时发现,直到今年1月有持有人集中投诉才着手调查处理。
乱象:规模冲动
在缺乏业绩支撑的情况下,面对规模压力,宝盈基金不得不使用一些“非常”举措。比如,为了保证销售规模,宝盈基金采取了“以佣金换渠道”的方式,给在研究方面毫无贡献,却是重点销售渠道的某证券公司更多的席位交易份额。
此外,为了“冲规模”,在当年各项指标统计的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宝盈货币市场基金出现一日之内申购数量接近7亿份的情况,该基金规模几乎翻了一倍。这一数据因此计入了宝盈基金的管理规模,但在此后的很短时间内,该基金赎回量巨大。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