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乱象之后怎么挑选你的基金经理
朱李
宝盈基金乱象被曝光后,市场中出现一个疑问,像宝盈基金公司这样的“鸡肋基金”为何不乏追求者?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该如何挑选一个能让你信得过的基金经理呢?
基品公司的投资模式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的投资模式按基金经理权限的大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金经理负责制,另一种是团队制。
前一种基金经理的权限相对较大,在选股、仓位、行业配置等方面享有较高的话语权;而后一种投资模式更强调团队协作,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下称“投决会”)会对基金经理的大类资产配置作出较为明确的限定,选股时基金经理也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备用或重点股票池所限定的范围。
无论哪种投资模式,基金经理对个股和行业的投资均受一定权限的限制,超出这一比例就需报投资总监批准。
比如有的公司给基金经理的权限是3%,也就是说基金经理用自己基金3%以内的资产来买任何一只股票自行决定即可,但如果买这只股票超过3%,在5%以下,那么需报投资总监批准,5%以上则需报投决会讨论决定。在基金经理负责制的公司,基金经理的这一权限则可能稍高。
基金经理责任制在基金行业发展之初颇为主流,后来当各公司旗下的基金越来越多时,团队制的投资模式渐渐流行起来,基金经理投资中随性的色彩渐渐减少。不过,团队制的投资模式容易给基金公司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系统性风险。
基品即人品
近年来,基金公司出于规模稳定的考虑,开始希望自己旗下的基金在不同的年份中都能有一两只跑在行业前列。因此,基金经理又有重拾投资话语权之势,很多基金公司在原先团队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基金经理的投资权限。
也许可以这样说,每只基金就像是一件手工艺品,虽然在制作它的过程中会用到现代化的先进工具(基金公司的投研平台等),但最终还是要靠基金经理来把它打磨成形。因此,基金的每一个细节也都不可避免地体现了它的作者——基金经理的个性。
事实上,这个行业中有句话叫“基品即人品”,说的就是一只基金所呈现出来的品格、品性其实与它背后的基金经理本人的品格、品性是相通的。
有位德高望重的投资总监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追女孩子的时候就朝三暮四,那么就不能太指望他对股票用情专一。这一经验之谈为很多希望选中好基金经理的投资者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那就是除了关注基金业绩,投资者的目光应该更深邃一些,穿透数字聚焦到基金经理的身上。
判断基金经理的有效信息
除了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之外,什么样的问题是专业的基金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呢?事实上,关注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要比关注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来得更重要。
比如,如果看到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只有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那么绝对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专业的基金投资者一般还会问基金公司的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沟通机制如何。要知道,一个公司研究部门对基金经理的支持基本就体现在基金经理对研究员建议的采纳程度上了。
研究员在发现一只他认为优秀的股票之后会不会积极地向基金经理推荐,基金经理在接到研究员的建议后是会客观衡量还是会主观取舍,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观察的。
在这个行业里,有些基金公司确实存在着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各忙一摊的情况,基金经理拒绝听从研究员的建议,而研究员也更关心自己模拟组合的业绩而非他的本职工作,这会导致基金公司的研究与投资脱节,造成基金投资的随意化,而不是使基金公司的投研资源最大化。
投资者还可以向基金经理询问他有何投资理念、如何在日常投资中贯彻坚持,以及基金经理如何看待短期排名压力等问题。
也许普通投资者会认为自己缺乏到基金公司调研的机会,因此不太有可能获得上述问题的答案,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除了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的基金公司投资者见面会外,还可以通过拨打客服电话、参与基金公司网上路演、浏览基金公司网站及相关新闻等渠道来接近自己的基金经理。
总之,随着基金公司对持有人服务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投资者直接接触基金经理的渠道无疑会越来越多。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值得被普通投资者好好利用,那就是基金的定期报告。
虽然近年来基金的定期报告中关于业绩回顾和市场展望部分的内容有越来越“水”的趋势,不过投资者还是可以仔细观察每期报告中基金的持仓品种。
从经验来看,一位基金经理如果在一个阶段内业绩表现好,但持仓品种变化较快,那么他业绩的持续性还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而一位基金经理如果业绩好且持仓品种保持稳定,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的。
相关报道: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