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难把脉 基金掂量创业板价格
估值难把脉 研究员疲于奔命
□本报记者 江沂 深圳报道
“郁闷啊,一只创业板新股我报的价格没有申购上,不知道明天晨会会不会有基金经理怪罪我。”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小黄说,“以前大概每个月才有一个公司的招股推介会,现在频度大大增加。”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随着最近新股频发,一些基金公司的行业研究员颇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对此有些公司已经表示,申购将更加有的放矢,看清楚才投。
苦恼新商业模式估值
“创业板一开闸,我们公司有一些行业的研究员得整天写询价报告了,我们开玩笑说,要给IT行业的人配两个助手专门做模型,写询价报告。”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基金参与新股申购时,一般需要研究员根据公司情况进行分析,并且给出未来几年的股价的估值区间,这样,基金才能根据研究员的建议参与新股的申购。由于业内预计,IT公司将成为创业板的主力,因此基金公司负责IT行业的研究员就被认为是最忙的人了。
“假设是下午三点去参加公司的新股推介会,如果基金、券商以及其他机构的研究员去的多,问的问题也多半会很刁钻,推介会开个两三个钟头是正常的,如果想跟公司管理层保持好的关系,最好会后的晚宴也不能走开。等你七八点回家之后,你就要开始写询价报告了。而且今晚你就要提交报告,因为明天晨会的时候要接受基金经理的询问,而基金公司申购新股也等着你的数据作参考。”这就是一个研究员透露的参加推介会的工作流程。因为创业板公司成批出现,基金公司负责医药、商贸、能源等行业的研究员工作量成倍增加,而创业板公司涉及新的商业模式,估值上往往缺乏借鉴的先例,有些研究员表示,有点“发怵”。
基金申购冷热不均
研究员疲于奔命,这也迫使一些基金只能从创业板新股中进行优选,有的放矢地投资。从推介会来看,有的公司推介会机构客户云集,但也有公司出现了订了一个两百人的会场,出席的机构代表尚不足十人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研究员忙不过来,另一方面可能是基金公司有所取舍,对这个公司不太看好。”一位研究员分析说。
从目前公布的两批创业板申购情况看,基金参与度冷热不均。从10月12日的发行上市公告来看,爱尔眼科是基金经理眼中的“香饽饽”。其初步询价报价不低于发行价格的所有有效报价,对应的累计拟申购数量之和为116390万股,超额认购倍数为173.72倍。其中,基金公司配售对象数量多达177家,超过了其他机构之和,申报区间为18—43元,中位数29元,申购数量占总申购量的比例高达59.65%。而同一批募集资金的创业板公司中,募集资金超募率最低的为新宁物流,原拟募集资金数量为14006万元,若发行成功,实际募集资金数量将为234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超募集资金数量6894万元,超募率仅为49.22%。
“对于创业板,投我们看得比较清楚的东西,搞得清楚就投。很多创业板企业,从商业模式、市场地位来说,我个人认为不值得那么高的价格。不过市场上仍然有些基金能够接受这样的高价。”深圳一位投资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