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对多募集陷僵局

2009年10月27日 02:30国际金融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和之前热火朝天的情形相比,基金专户“一对多”渐渐进入平淡期,甚至有部分基金“一对多”募集陷入了僵局。专家表示,也许创新将是这些产品走出困境的好方法。

募集悄然“变冷”

基金专户“一对多”发行的脚步并未停下。不过,相比之前,募集的难度明显比以往增大。

据记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在近期表示,他们将继续发行“一对多”产品,这其中包括广发旗下4只,国投瑞银旗下的一只创新封基专户以及中海基金旗下的专户“一对多”单子等。

此外,还有一些基金公司也对记者表示,他们仍有“一对多”产品处于上报过程中。不过业内人士坦言,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开始悄然有了变化,募集正变成不易完成的任务。

首先,和第一批基金高调宣布一天将“一对多”产品募集完毕相比,更多基金公司对“一对多”变得谨慎。不但对募集成绩没有了豪言壮语,在宣传力度上也比以往弱了不少。

“现在发‘一对多’产品的期望不高,只希望能够募集达标。”上海某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如此对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还对记者透露,其实“一对多”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受欢迎,因为客源有限,外有私募基金的夹击,内有同行的竞争,募集并非易事,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由于话语权较弱,很难和较强势的渠道合作,只能转向小渠道,更加影响募集成绩。所以,当前很多“一对多”产品的募集过程很艰难。

渠道、客源:都是问题

但是渠道是否是惟一的原因?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就表示,渠道不力、基金公司市场销售人员无能、相关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不高都不是“一对多”陷入募集僵局的主要原因。

“100万元这个起点乍看起来不高,但从组合投资基本理念出发,能够拿出100万元单独投资‘一对多’的客户,其可投资的资产至少应该不低于300万元,甚至500万元,或者更多。如果再加上该客户的房产、汽车等,其家庭总资产至少是一个较大的数目。在当前,这样的高端中产阶层以上者,数量又有多少呢?”

其次,“一对多”产品高度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可能也是无法吸引投资者的原因之一。 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市场上已发行或未发行的“一对多”产品都有着相同的“面貌”:均为灵活配置;在投资比例上,在股票、债券、基金及其他资产的投资比例均为0-100%,也都可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股票和债券资产的持仓比例;在投资风格上,能满足个人或机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偏好。

“这和私募基金有什么区别呢?”一位私募基金人士曾私下对记者说。

如何解困?

而要摆脱目前的募集困境,各方人士则有不同看法。“想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创新型或独一无二的产品才是王道。”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表示。

“目前的理财市场已告别了先前粗放发展的初级阶段,投资者的理财需求也千差万别,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不断细分,以产品为驱动力的精细化发展时代。因此,无论在公募基金还是“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上,以创新型产品满足投资者个性化的理财需求,为投资者带来价值,也将是未来基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尚健说。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丰富的产品线才是王道。中海基金副总经理顾建国表示,“一对多”在产品募集、投资运作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反而更接近于公募基金产品,无法实现“一对一”业务那样完全根据客户的投资需求“量身定做”和充分沟通。“因此,惟有通过丰富的产品线、差异化的产品特色和有效的客户服务手段才能避免同质化,满足不同客户的投资偏好。”

相关专题:

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全面开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