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韦杰:移动互联网--不确定世界里的竞争与合作

2009年09月17日 15:23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覃韦杰:移动互联网--不确定世界里的竞争与合作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业务创新负责人覃韦杰(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9月16至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直播。

下面是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业务创新组负责人覃韦杰先生在“多变的时代”主题论坛上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移动互联网·不确定世界里的竞争与合作”。

覃韦杰:各位下午好!今年我们的行业涌现了很多的关键字,大家都很熟悉,行业重组,3G牌照发放,同时移动通信拥有的资源,过去一年里发生的变化,多少有点继往开来的含义在里面。今天我来,代表在电信行业里耕耘了三十多年的公司,而且我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对创新领域一直有着全面的跟踪、参与和某些特定领域的引领作用。我们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是移动互联网从零当中的竞争与合作。

整个大背景来说,真正令人激动的部分有很多,移动互联网是里面最活跃的变化,这和3G牌照的发放,基础设施的变化紧密相关。今天我与大家的交流可以从全球视野看几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移动互联网领域发生的最主要变化。

第二,现在丛林各家典型策略,整个行业变化是围绕ICT进行的。

第三,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回应和参与的方式。

第四,将来我们的思考,与同行进行分享。

交代基本背景,原来我们所熟知的行业边界,像电信领域、广电领域,互联网领域多少都是割裂的世界,现在由于技术平台的IT化等等这种技术上的融合,让原来有边界的公司,有边界的行业,逐渐行业边界消失,让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引入了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参与者。以前很难想象,诺基亚的业务和运营商的业务除了互补之外还有某种程度的冲突,现在多少出现这样的端倪。另外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Google雅虎公司的参与,让整个局面变得非常有趣和丰富多彩。

行业边界的消失同时也触发了多元化业务的诞生,这里面包括互联网公司的参与,也包括运营商企业和公司参与和互动,还包括厂商,像苹果产品的丰富和推出。有可能是娱乐信息产品,也有可能是商务服务的,甚至于垂直行业有关,比如银行业的垂直应用,还有移动CRM方面的服务都已经出现。义务多元化是市场非常重要的特征。现在行业边界没有了,未来的收入可能会在哪些方面产生?我们看到两个趋势,业务使用量是激增的,业务用户数也是激增的但运营商在流量型术语ARPU值复合增长率却有6%的空间(02—08年)。在业务超过20%增长的情况下,运营商在能这块蛋糕里崛起的百分比成正相关,但关联不是很大。未来收入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是在服务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探讨,市场参与者有基本的做法和考虑。

市场参与者的数量激增是其中的一个特点,包括互联网企业、终端企业和五专门只做应用社区的公司,运营商的定价行为,包括原来按每MB来收费的模式逐渐向包月制或者不限量模式走的时候,通过纯连接业务或许的价值和利润是非常有限的,另一些端倪让我们关注到,新的业务模式,移动营销,移动广告的增长性有着普遍、良好的预期,这让我们认识到有许多的参与者逐渐往里面涌现。它的前景是我们大家认同的。

第一种类型的参与者是互联网公司,原来它的起点是从业务或者服务领域着手,像雅虎、Microsoft、Google这样的公司都是从这个领域切入,但内容不尽相同。雅虎主要是打穿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边界,从原来基于PC互联网体验能够往手机上迁移。他所做的工作是提供“Yahoo!go”的应用套件或者技术使整个用户体验大幅度改善。Microsoft公司希望把自己的Live往手机上迁移。Google比较特别,以前主要做互联网搜索为主,现在他想把营销的概念,广告的概念往移动方面去做,操作系统上做很新的切入。优势不一样,特点不一样,但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些难处。比如Microsoft公司来说,它的移动业务不像Google有的那种原来创新的形象,另外对终端用户友好性方面可能有所短缺,这在每家公司独特长处的同时也有自己难念的经。同样的状况,不仅对互联网公司,对OEM手机厂商也碰到相似的问题,我们知道诺基亚的整个终端战略和Apple、RIM是有着差异的,诺基亚会做智能手机,也做中低端手机应用,对客户的范围覆盖比另外两个对手高很多。所有这些厂商都在考虑从硬件的销售向服务转型,

优势不一样,特点不一样,但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些难处。比如Microsoft公司来说,它的移动业务不像Google有的那种原来创新的形象,另外对终端用户友好性方面可能有所短缺,这在每家公司独特长处的同时也有自己难念的经。同样的状况,不仅对互联网公司,对OEM手机厂商也碰到相似的问题,我们知道诺基亚的整个终端战略和Apple、RIM是有着差异的,诺基亚会做智能手机,也做中低端手机应用,对客户的范围覆盖比另外两个对手高很多。所有这些厂商都在考虑从硬件的销售向服务转型,诺基亚做的是与应用相关的事情,就是应用网点,苹果公司也使用相同的思路,Blackberry原来一直是做企业用户、商业应用,用这些东西作为他的出发点,现在也逐渐从原来的商客市场向大众市场转移,由高端向低端辐射的思路。

向服务转型,这几家公司的思路都是认可的;尽量扩展客户目标受众的思路也多少是相似的。在这个基础上,每家公司有自己长处的同时也有自己相应的短处。比如iPhone是技术狂热者,类似于宗教一般狂热的人群,要想把它转变为Big Mastell这种狂热的人群也不可能持续。运营商在这里面做什么样的回应?由于互联网公司,OEM公司的参与,的确给运营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正好是运营商最不擅长做的事情和工作。

其中一个原因是,业务规模是以前做电信行业出身的公司难以想象的。一个网站没有地理上的边界,访问者可以由上千万、上亿,这不是很难达到的目标。对一个运营商来说,要想做到几亿的用户,除了中国本土市场的特殊性之外,其它地区是非常难做到的。它还有全球的触角,Microsoft或者雅虎这样的公司,触角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国际上做得很好的运营商公司,像沃达丰跑了100多个国家左右,也花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才让自己的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

生态系统本身,互联网公司或者另外起点的公司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整合方面,灵活性往往比运营商出身的公司有更多的优势,业务的创新性上也有很好的积累,原来每天都在改善自己的业务体验,现在倒过来,运营商是命不太好的一帮人。原来我们认为,运营商这个行业同时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

第二,产品的设计。

第三,销售。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只要做服务就可以了,而运营商不得不三件事情一起做。这两个行业给运营商带来了威胁。勾勒一下电信运营商对这个领域参与的方式和回应大约可以有三种模式。

第一,终端定制,开发自己有品牌的手机。

第二,尽量使用开放性创新,要把创新行为社会化。本来在三个阵地同时打,在服务领域要把多样化做出来,凭一己之力很难实现。

第三,重视合作,与主要的服务提供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逐一谈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品牌终端。沃达丰跟韩国的三星有深度定制的合作,不光是贴牌层面,TMove和HTC也有类似的安排,它从原来表层的定制(贴牌)到后来逐渐介入到工业设计本身,要让我这个手机符合我设计的要求,到应用的内嵌,甚至到操作系统规范性介入。我们公司曾经在德国市场做过这样的调研,对人市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品牌,诺基亚和TMobile,德国电信旗下的移动公司哪个影响更大?诺基亚得分远高于TMobile。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运营商以前做的业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客户感觉你存在的就是你犯错误的时候,你打电话打通不会让人特别愉快,但一旦打不通所有人就会想起你,会与很糟糕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运营商也说,原来可触性就是重要的品牌价值,要让我的身影在每个服务环节里有所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制作自己的品牌手机变得比以前更家重要的原因。

第二,应用本身的生态系统。中国移动、电信都有自己的安排,做自己的Mobile Market,还有TMobile的美国公司都有开发自己网点的相应举措,

第三,合作也是移动互联网领域里运营商参与的重要方法。有的公司,尤其是主导型公司,多少会不甘心完全管道化,缺乏相应的应用和服务能力的情况下,最快捷地获取资源和能力的办法就是和战略合作,主流公司一般会和知名品牌服务公司,像Google、雅虎建立相应的合作,还包括现在兴起的社区网站Facebook、Myspace这种网络,都成了运营商首选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还有垂直行业,包括与银行相关的,与新闻相关的,都成为运营商考虑的合作伙伴类型。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策略模式,在这个策略模式里,我们要对未来做一定的铺垫和参考的话要做哪些事情?

我们认为,第一要考虑的是再度强调对客户关注本身的重要性,这个话可能不是很新鲜,但在这个时间点我们认为是值得再度强调的。对终端客户影响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来看,影响最低的是基础设施服务厂商,就是以前我们所说的设备厂商,然后到运营商,再到终端设备,再到内容和应用,到最后是一些应用专家。对终端客户影响的顺序里,运营商的地位非常得靠后。为了能够让客户关系紧密化,就需要我们一方面通过相应的品牌活动去拉近这样的业务关系,另外也尽量让自己在梯形阵营理不断地往上走。

第二,在我们谈到互联网开始只是把普通互联网移动化的过程,把PC互联网体验向手机迁移的过程,我们看中国相关的数据,发现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和固定互联网的用户群其实是存在差异的。这里明显有一个“三低现象”,就是相对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年龄都要比固定互联网用户要低。这归功于我们原来手机的普及率、覆盖的人群种类要比最早接入互联网的人有社会属性的差异,这个属性牵涉到支付能力和支付行动。

检索移动互联网领域,客户消费行为特征,行为模式的时候,会发现里面共同的部分要多于它相异的部分。我们看了20来个国家的消费模式,看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分布。

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使用行为都在通信相关的功能上,对别的功能,比如IM、社区网络,都是新流量的驱动者。共通的行为模式给我们一个启示,不管你是运营商还是其它业界都应该掌控业务类别。

第三,开放性的态度很重要,固定互联网2005年五年时间内,转移到开放互联网的过程,移动互联网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值得我们关注。

移动互联网广告中,内嵌式广告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以后做ASB或者应用网络的广告都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增长。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dinghl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