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的新发展模式:不平不通的世界经济风险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1月18日-19日,天下经济论坛在台北举行。因为失衡,世界绝对不是“平”的,而是“通”的,而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失衡导致保护保义盛行,世界从“通”变成“不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今天上午在一场论坛中指出。
今日(十八)上午,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朱敬一、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以及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陈添枝等两岸三地著名经济学者专家,在“2010天下经济论坛”(CWEF)中,针对“亚洲经济的新发展模式”进行讨论。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亚洲各国发展内需消费,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关键。
高盛集团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认为,亚洲国家发展内需消费将是花费十年以上的漫长过程,然而他仍具有信心,主要理由是新兴亚洲国家如中印都市化的速度,已经超越世界各国。以中国为例,近几年每年增加四千五百万都市化人口,几乎是两个澳洲的人口。
胡祖六指出,今年全亚洲包括日本在内,经济成长都将是正数。然而,在高经济成长的背后,过高的资產价格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也形成亚洲国家的隐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则指出,如今亚洲必须思考,如何解决和欧美已开发国家,长期的贸易失衡关系。
中国近十年来不断累积贸易顺差,过去往往透过购买美国政府公债等美元资產,成为巨大的外汇存底,也成为美国举债消费的来源,再度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但周其仁指出,如今随著金融海啸爆发,过去不断循环的贸易失衡已经打破,亚洲各国必须思考,如何重新调整过於依赖贸易顺差的发展模式,恢复均衡。
周其仁指出,亚洲各国如今除了发展内需市场,和区域内贸易,以平衡过去过於仰赖出口的问题外,对於长期累积的外汇存底,更可以思考投资运用。例如中国近来被批评过度投资,周其仁却认为,中国仍应增加投资。他举例,美国工业革命以来,每年平均消费一百亿吨钢材用基础建设,中国目前却只消费三十亿吨钢材。仍有扩大投资的空间。
只是周其仁也认为,中国目前除了增加投资外,更应思考如何透过投资,帮助社会均衡,拉近城市和农村的差距。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陈添枝则补充,目前全球正面临製造业太多,服务业太少的问题,也是亚洲亟需思考的问题。
陈添枝指出,目前亚洲各国,在制造业尤其消费性电子產品上,生产力提高极为快速。其中许多商品,生产量甚至已经超过全世界需求。因此造成原物料愈来愈稀有,也形成原物料商品价格的飆涨。
陈添枝指出,亚洲各国必须思考加强发展服务业,否则未来生产过剩,制造业利润愈来愈薄,钱都被拥有能源、稀有金属和原物料的国家赚走,对亚洲整体经济发展不利。
然而,陈添枝也认为,以台湾和亚洲四小龙等小型开放经济体为例,由于内需市场较小,相对限制内需发展的空间,仍须透过出口贸易维持经济成长。只是未来台湾必须思考的是,重新定位自身在亚洲经济体中的地位,发挥独特性,切入日渐掘起的中国大陆及印度市场。
另外对于参与论坛的现场人士提问,关心未来人民币走势。与会人士咸认中国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中国的汇率政策应更有弹性,对美元的浮动空间应缓步增加。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