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焜耀:投资地点选择很重要 大陆造就了台企规模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1月18日-19日,天下经济论坛在台北举行。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李焜耀表示,过去二十年来,大陆的舞台壮大了明基友达集团的发展,事实上也造福了很多台湾企业的规模,投资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以下是李焜耀发言实录:
李焜耀: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天下经济论坛,其实我们以前也经常在大陆参加论坛,刚刚我才跟主持人说,去大陆参加,大概场地都是超过这个的三四倍大,希望有一天在台北也能看到这样的盛会。受主持人的要求,我要对我们集团过去在大陆发展的历史,给大家做一点更新,我在这边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过去在大陆布局的经过。
事实上我们明基友达集团代表台湾硬体产业,IT的硬体产业在大陆布局的一些历程跟发展的过程,其实跟很多台湾的同类的企业都是蛮接近的,不过有一点不太一样,我们不是先到大陆去,我们在1990年我们集团就先到马来西亚设厂。那个时候台湾的工资高涨的很厉害,而且客户的订单很多,可是在台湾没有办法找到足够的工人生产,所以大家被逼着到海外去寻求扩厂的基地,我们首先到马来西亚的槟城设厂。
为什么选择马来西亚?当初我想很多台湾的企业选择了华南,到广东东莞、深圳一带去设厂,也有很多企业去泰国、印尼都有,可是我们选择了到马来西亚槟城去设厂,我想主要原因应该是槟城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偏华人的社会,而且马来西亚整体的投资环境,马来西亚整个当初政府所安排的政策都是非常的优惠。尤其是在法律对外资的保障上面,有非常具体的规范。所以英国的法律系统带给大家的安定感,事实上造成我们第一次选择到马来西亚去。
可是到马来西亚发展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马来西亚虽然是有这么好的法律规范,可是有它先天上致命的缺点。因为国家的人口太少,它的人口跟台湾几乎一样,那时候基本上是2100万左右。所以发现要更大扩厂的时候,也一样面临到劳工短缺的问题,所以1994年,我们开始在大陆布局。那时候我们直接跳过华南,到华东设厂,很清楚,那时候台湾的IT产业,也开始,很多人思考华南以外的选择,事实上我们可以到华东地区设厂的第一批大型的台湾的科技厂商。
我们选择苏州,应该跟我们过去在马来西亚的经验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觉得不能离大城市太近,大城市不适合做制造业的基地,也不能离大城市太远,太远的话,属于未来的科技人才导入有比较大的困难,所以从那边开始。那个时候,我记得我们公司规模大概150亿台币,当然到现在的发展已经是6000亿,今年当然会更多,所以这个是可以看得出来,因为有投资,带给我们集团快速的成长。
可是我们刚开始去还是很小的一个布局,开始导入台湾的供应链一起进来,把我们的配套厂商,一起找进来。我们到苏州设厂,到大陆设厂,事实上相对还算是容易的,因为有马来西亚的经验,我们有足够的规模,但是我们的供应商非常的困难,因为他们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要到一个异地环境掌握管理,掌握当地的经营的困难度是比我们要高很多,所以这里面我们花的很多的力气。一方面说服,一方面教导他们,一方面辅导他们,让他们能够在当地落地生根。
到一个程度以后,我们觉得有机会放大,所以在1998年以后,我们才开始建立大型的工厂,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陆陆续续把大陆很多制造基地都以苏州为中心,把它建立起来。同时我们近期来说,发现了大陆是一个非常潜力大的内销市场,所以从1999年开始发展大陆的内销市场,在2001年到苏州设厂,设厂五年以后,我们到厦门再扩充第二个生产基地,主要规模实在太大了。到了一个程度以后,客户也有顾虑,客户也希望我们分散风险,所以我们一部分工作放在苏州,另外再到厦门,再增长到第二个制造基地。
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集团总共在苏州、昆山、苏北的淮安,还有深圳都有设厂,但是主要是集中在苏州和厦门两个地方。同时在2007年,也接受当地政府的邀请,在那边成立一家医院,这个医院主要考虑到未来这个品牌的发展,还有跟当地民众的互动,还有当然希望有机会能成为中国地区很重要的一个医疗产业的支柱。
到2007年的时候,我们集团的盈利额是达到一个高峰,可是大概估计这两年金融危机也掉下来一些,所以去年的营业额大概将近6000亿这样的,今年我相信可以恢复动能,今年会成长蛮多的。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句话,过去二十年来,大陆的舞台壮大了明基友达集团的发展,事实上也造福了很多台湾企业的规模。
这里面,我可以总结几个过去的经验,一方面,投资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所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政府环境,跟他提供的支持很重要。要设厂,一定要先把一个典范的经营模式建立好,然后在其他地方快速的放大,同时人才的选择永远是一个最大的困难。怎么样选材、育材、留材。怎么样把公司固有的文化到一个新的环境,这个都没话说,都一定要做好。
供应商的落地,国际化的管理模式,怎么样做一个跟全球公司能够竞争。其实我们过去忽略一些问题,觉得我到大陆放大制造业或者工厂,就是单纯把我的厂拷贝过去,不是的。一方面是人不一样,另外一方面,在大陆当地有非常多的竞争者,有很多的竞争者,尤其是全世界很多外商没有来台湾的,他也会到大陆去设厂,跟我们产生很多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供应链的竞争,整个都会发生互动。所以怎么样让我们有条件去做这样的管理,而且也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因为这些外商也需要配套的供应商,所以我们跟他们中间也有很多互相的学习和配套的机会可以发生。
可是,我想很多台湾的公司到大陆去,都太忽略跟政府公关的关系,如何跟当地的政府和领导班子把这个关系做好,社区的关系跟员工的和谐度都要做得非常好。我们发现,坦白讲,大陆的员工是比较会爆料的,在管理难度上跟台湾是不一样的,尤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所以这个爆料的速度更新都是很大的压力,怎么样把关系做好,和谐,才不会有这样的后果。当然很重要的是说服客户,接受我们在大陆的营运,大陆的工厂所制造的东西。当然也利用大陆的规模跟大陆的消费者沟通,在做内销的时候,很有帮助的。
往前看,我们觉得在整个产业的发展里面,过去很多的名家都讲过,希望台湾从IT转到ET,其实这个是不够的,过去大家看,电脑IT产业从三期走向四期、五期,这个都不够的。因为整个IT产业分裂成两大块,一个是云端运算,一段是会有了产品。我们今天手上拿的东西,家里用的东西都不是局限于一个网络,一个情境。用电脑看电视,用电脑在付钱,用电脑在做很多以前不是在电脑上做的事情。
这里面我觉得最大的影响是说,过去大家觉得说(康腾特 英文)进来,改变了3G的环境。事实上这里面的金流付款机制造成了将来会绑住很多人不得不离开,无法离开3G一个重要的环境。所以这一个的整合,这里面不管是技术、服务、内容的整合,会带给应用环境很巨大的改变。我们会看得到一个苹果的Iphone,颠覆了多少家既是有的上市公司的过去辉煌的历史,颠覆了多少使用电脑跟手机的使用习惯,所以这里面是很大的问题。
这个云端运算更是带来很多不可知的应用环境,坦白讲,云端计算是以前早就存在的,最近因为(肯模杰 英文)的事情发生以后,很多美国大公司开始推广这样的概念。把很多背后附加最高的部分,把它掌握过来,所以在这个情况底下,台湾现在都集中在做硬体的环境,到底未来发展在哪里,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麦克索伏特 音对)讲,一个云端加上三个银幕,手上的银幕,桌上的银幕跟客厅的银幕,不管怎么说,都要用(CD)。所以很多人都在网络上卖不要钱的服务,不要钱的东西,到底最后钱从哪边产生出来,利益从哪里产生出来。
其实最大核心的问题就是气候变迁,气候变迁影响了太多人类未来对科技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气候变迁的影响,这里面有很现实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现在对于全世界企业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中国,因为中国的崛起,它产生了市场的规模,中国市场的环境,产生了很多新的游戏规则,再加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过去在进入IT产业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中国的竞争者,今天在新的产业环境里面,大陆的竞争者已经一个一个出现。对于全世界任何的公司来讲,过去是可以忽略大陆这一块儿的竞争者,可是今天大陆的竞争者会扮非常重要的全球竞争的关系跟角色,这个大家都没有办法回避。当然最后,所有这些几个吸引点,都是让人类过更美好的生活,所以人类的这种最终的照顾、医疗、生计产业,这个是无法避免的。我觉得这个新世纪,这五个系列挑战是影响人类下一步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大陆的挑战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看到,大陆它的市场的规模,造成它在很多新技术,新应用的领域,有非常多计划性的安排,让大陆在这边已经遥遥领先全世界。
第一个是我们看到太阳能光电产业,现在全世界,全十大供应商里面有将近一半是大陆厂家,大家从来没想过这个事情,可是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LED的应用,大陆已经领先全世界,十城万盏的路灯,其实现在听起来说什么十城万盏,不止,大陆是百城几万盏、几亿盏,在规划,都是政府的这种指导力量下来,全部做下去的。
我前几个月,我跟大陆几位政府的领导,谈到这个问题,他们说大陆政府下过一个硬指标,所谓的指标就是没有谈判的空间,规定每个城市往后几年减碳减20%,他说我已经减碳做得很好了,我们去开发环境做的非常好,他说没有办法,你就是按照给我减20%,全国一律减,全部减下来。这种指导性的计划经济能力的操作,其他国家没有机会做。因为有这样的操作,它在LED的应用已经领先全世界,Internet TV,大陆今年Internet TV占所有电视机的销售总量会超过50%,Internet TV,因为内容可以看,不要钱,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好处。所以它有办法做这个事情。
但是对于绿能产业的应用,像电动自行车全世界最多,因为电动自行车累计的基数,他现在把这些基数涵盖到公共运输的系统,大陆政府最近在积极推广电动Bus,这种排放碳最多的运输工具,把它的碳排减掉。还有电子的技术,高铁建设的技术,高铁建设,我想大家最近看到一个消息,从武汉到广州的高铁通车,1100公里还是1200公里,两年半做完,台湾大概要做二十年,这里面有很多的技术在里面,有些大陆的领导跟我谈过这个事情。
大陆的网络文创,还有像阿里巴巴的网络交易,这些规模现在都已经是世界最大了。我可以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听,前几天我听到大陆一个做网络文创的产业告诉我,网络的网站现在每天有很多人没事在写小说,写散文,一天写上去得文字多少,五千万字,大家知道不知道,一本书大概平均差不多二十万字,一天五百本书写在网络上面。当然里面可能有一半以上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可是只要有10%是有用的话,这里面产生的力量是多可怕。
所以我们觉得很重要,两岸的产业要看未来的发展,一定要了解,任何台湾的产业要能够赢得下一个世纪的竞争,一定要赢在中国大陆市场。这里面,很清楚,在2010年,大陆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刚刚几位经济学家讲,大中华应该在这一两年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业模式都一直在大陆产生,因为一个大陆的环境有容忍产生新模式的空间,所以台湾的企业必须去参与这样一个创新的机会。
未来二十年,任何世界级的企业,如果不能够在大陆取得成功,它一定会沦落为二流企业,这是很现实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两岸的企业在未来的合作很多,但是竞争也会比过去也要激烈,这个很明显,这些很多台湾的企业,一定是可以提供给大陆这些我们的伙伴,能够成为它的合作伙伴。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将来很多的竞争者是来自于中国大陆的同行,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可是外国公司要进入大陆竞争,它反而必须更依赖台商过去在大陆建立的供应链能力,所以我觉得这样多重角色的改变,让我们对大陆的未来跟台湾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我们要重新来审视竞争跟合作共存的机会。以上是我的简短报告,请大家一起来探索,谢谢。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