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金融创新是双刃剑 过度滥用将导致风险累积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1月18日-19日,天下经济论坛在台北举行。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天下经济论坛表示,亚洲金融企业要走出具有亚洲特色的金融创新之路。金融创新是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如果放任自流或过度滥用,必将导致风险高度累积。以下是姜建清发言实录:
姜建清: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先生,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和台湾的经济界,金融界的同仁们,有这么一次交流的机会,上一次来到台湾是2001年,时隔九年又踏上宝岛的土地,见到许多老朋友,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感到格外的亲切和高兴,我也在此向论坛的主办方天下杂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李组委的讲话给我了很多的启发,两岸的金融业面对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我们这些机遇和挑战是在哪里,目前全球一个热门的话题是经济和金融的重心,正在从西半球转向东半球和新兴的经济体。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西方的金融体系的表现是浑然不同的,不少的西方的大银行,成为了政府巨额资金的救助对象。
在全球的一千家大银行中,2008年美国银行业的利润从上年的盈利1128亿美元转为亏损了911亿美元,欧洲的银行业也从3748亿美元的盈利转为亏损161亿美元,而亚洲的银行业,这个没有包括日本,在保持了盈利1461亿美元,2009年全球计算的前十大银行当中,有三家是中国的,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按交易量计算,去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
与此同时呢,全球经济的格局,也在悄然的发生了变化,亚洲在全球的地位中,越来越重要,在国际社会形成合作,共同解决金融危机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努力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亚洲的声音,经济学家们在预测就是到2030年,亚洲的GDP按购买的评价,将从现在的25%上升到53%,而美国和欧洲所占的比重,将下降到33%,这个实体经济力量的变化,必然导致全球金融体系格局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呢,亚洲的银行,准备好扮演了这种角色了吗?坦率的说到现在还没有,对于长期将西方银行作为标杆的亚洲银行来说,这种角色的转换,还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更为重要的在一些关键的环节和领域中,亚洲的银行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亚洲金融体系的总体效率还不高,配置储蓄的能力严重不足,当然亚洲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抛弃目前这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借贷型过渡消费基础上,出口导向的模式打破亚洲国家,将大量贸易的盈余和国内的储蓄投入西方金融体系,并重新回到支持其借贷消费的循环。要从现在的这个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转变,来强化它的这个经济增长。大家实现这一转变,亚洲必须建立起高效率的金融体系,刚才李组委谈到了中小企业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在对中小企业支持的,不足的深层次的问题,是两个,第一个是我们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大企业的融资没有主要的依赖于资本市场去解决。第二个只有这样做,才能促使金融机构将它主要的经营对象转为中小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金融机构它的内生本身动力由于一些交易成本,银行的成本比较高昂,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等,所以它对这个方面的重视不够,这也是一个问题。
其实亚洲银行的综合化和国际化的程度普遍比较低,目前大部分的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都是商业银行主导的,这个银行的信贷仍然是最重要的金融工具,虽然这次危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没有受重伤,这次是西方的这些银行体系交易为主的,而且大量的从事这些非常复杂的金融交易,衍生产品导致的结果。但并不因此证明我们亚洲现行的这种经营模式,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模式,我相反认为就是由于这一种的金融模式,间接融资的比重过高,使金融风险在银行体系内部不断的积累,长此以往会给整个金融,以及经济的稳定扩展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亚洲的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程度是不高的,很多的走出去的亚洲企业,还需要通过一些欧美的国际性银行来提供金融服务,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亚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再者呢,亚洲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当前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信用组合的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金融创新进程的加快使结构和交易复杂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层出不穷。
而亚洲的银行对这些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十分的有限,所以说亚洲的银行在这场金融危机,所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不是因为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强于那些身陷困境的国际大银行,而是由于我们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业务不够复杂,随着金融创新和全球化的不断加快,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此外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制约亚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色的绿色经济,正在兴起,在这个方面对亚洲的银行来说,带来了不少的机遇,当然也有不少的挑战。
这一系列的挑战证明,亚洲的银行要成为真正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拥有大的影响,还有一段艰辛的道路要走,虽然我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间直接没有遭受很大的损失,但我们没有理由为当前的美好的时光而沾沾自喜,我们自问下一场危机来自何处,我们能否再次幸运的避免,对亚洲的银行业来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种现成的,成功的模式是可以直接拿来应用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攻坚性,原创性和最适合亚洲实现的金融改革,在当务之急是要努力推动亚洲银行业的转型,所以这个经济的转型,同时包括银行的转型,第一要持续的加强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的管理,良好和有效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是决定一家银行能走多快,走多远的根本因素,也是目前制约亚洲银行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当前全球的金融体系风险犹存,超预期反弹中隐含着透支的风险,在目前缓慢、曲折而渐进的复苏的过程中间,各国退出的政策,实施的时间、方式的差异和高额的财政赤字也孕育着新的风险,通胀的危机也正在加大,亚洲的银行业要认真吸取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继续大胆引进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经验,但又不盲目崇洋,要更加注重将全球了成功实践和富有特色的本土经验、方法有机的结合,形成我们亚洲自己的风险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经验。
并要更加重视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风险,通过缓冲机制和战略的制定,缓解逆境时的憧憬,第二亚洲的银行业应当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经过这一场的金融危机,单一的大型投资银行不复存在,一批资产规模更大,业务更丰富,经营范围更广泛的大型银行控股公司,将会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领导者,而亚洲银行业将会面临复苏后的全球银行竞争加剧,利差收窄的新局面,我们必须提升竞争力,紧紧抓住亚洲经济崛起的历史机遇,在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产品及银行的框架并不复杂的亚洲银行业的传统优势的同时,要实现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性的服务中介转变,由社会资金的提供性银行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变,从而形成更加多元稳定均衡的收益的增长格局,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在发挥本土优势的同时,稳步的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言,国际化是谋求更大增长空间,分享环球经济成果的必然选择,全球化的布局有利于商业银行抵御单一区域的周期性的波动,适当的分散经营风险,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变革,大重组,为亚洲银行加快国际化的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的条件,我们应当坚持亚洲的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整体推进企业银行和货币的国际化。
第四要走出一条具有亚洲特色的金融创新之路,金融创新是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金融发展的动力,放任自流和过渡的滥用,必将导致风险的高度的累计,但从本质上来看,金融创新并不是这一轮危机产生的根源,危机形成和爆发的本身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主要是金融机构过分追求利润,却把应有的监管和金融产品过分复杂,而不能及时,提示风险的结果,因此金融危机不能扼杀金融创新,从亚洲的实体情况来看,金融的创新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的需要,创新不是过渡,而是严重的不足。
因此呢,要妥善的处理创新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具有亚洲特色的创新之路来,第五积极开展金融的区域合作,通过这场金融危机我们更看到了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需要更多的金融合作,以更好的抵御外部的冲击,而在这个方面,两岸之间金融合作尤为合作,这次来开会,我们也正逢两岸的MOU正式生效,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也看到两岸的金融业,这些年是走得越来越近,金融业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启了它的破冰之旅。
我想对于一个大陆的银行来说,我们期待两岸之间的金融合作,并不是看中的是台湾这个本土的金融市场,老是说我跟台湾的同行都说,我非常佩服他们,带着笑容面对台湾如此窄的利差,市场,非常的艰难我知道,但是他们生根市场,有很多的细分市场,有很多的创新,这都是值得我们向他们所学习的,所以我觉得两岸之间的金融合作,而在于一加一等于二,在于我们共同去开发,给我们带来很多机遇的亚洲金融市场,两岸间的金融市场,亚洲的金融市场,甚至是全球的金融市场,我们有太多的领域是需要我们去开发的,我想呢,作为一家中国大陆的商业银行,我们对两岸金融合作的一个期许。
这场金融危机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训,危机是人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但危机以它破坏性的作用,纠正了过渡失衡的世界,这里面包括贫穷与富裕,储蓄与消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索取与给予,人和环境的平衡等等,如果从更大的历史视角来看,现在亚洲正处在近两个世纪的衰落之后,重新崛起的一个关键时期,这场金融危机又将亚洲的银行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我想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的同仁们,我们如果认真的审视历史给予我们的这场难得的机遇,我们会成为成功者,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