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诺兰:中国大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业务

2010年03月21日 16:21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彼得-诺兰:中国大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业务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于3月20-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调整•合作”。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彼得-诺兰称,中国的大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业务,或者说没有存在,中国在高收入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不到200亿美元,相当于财富500强里一家中等市值的资产水平。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大企业现在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的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大企业却在高收入国家基本上看上去是无足轻重的企业。以下是彼得-诺兰的发言实录。

彼得.诺兰:谢谢!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就高于世界3倍以上,高收入国家且经历了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到09年中国已经有34家企业进入财富500强,27家企业进入FT金融时报的500强,市值仅次于美国企业。人们普遍认为在高收入国家中国利用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来抢购全球的公司。比如说财富杂志在去年的时候曾经有这样的一篇报道:中国购买世界。实际上中国大企业在这方面面临非常严峻的竞争挑战,因为他们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国际舞台上全球性的领导者。刚才听了莫里斯.格林伯格先生的发言我非常同意他的意见。

全球化与产业集约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一个全球发生的背景,在近30余年资本主义过程中各个行业发生集约的过程。在很多的行业里大概有4、5家的企业会占据行业内一半或者说更高比例的总销售收入。我们可以把这些叫做是全球商业体系的制高点,那么制高点主要被来自高收入国家的企业所占领,这方面的挑战实际上是要更巨大,我们认为有一系列的企业叫做系统集成企业,他们通过巨额的采购、支出,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施加巨大压力,让他们降低成本,同时又刺激他们的技术进步,这是产业集约度迅速提高。

另外,系统集成者对在供应链法律上独立的企业进行密切配合,从而构成所有权控制权分离的新形式,换句话说商业力量变得集中的时候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加入这样一个全球平等的竟技场。

对创新和技术进步有怎样的影响呢?英国政府每年会编制他全球研发支出的排名报告,主要对全球1400多家企业进行评级,那么在07年的时候全球研发1400强的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5450亿美元,在1400强里大概前100家是占据了60%的投资额,也就是说,一个很小的数字,100多家企业就在领先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主动的地位。

再来讲一下整合和全球危机。在危机中我们看到并购交易额随着全球股票市场的崩塌而大幅度下跌,但是我们实际上在实际值方面还是看到07到09年之间并购活动非常之活跃。在07、08年大概有169项跨境并购交易超过30亿美元,07到2010年大概有20项并购企业的交易是超过10亿美元的市值,超过400亿美元的特大型并购也在其中之内,但是其中没有一项交易是涉及中国企业收购高收入国家的企业,这段时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主要发生在金融行业,危机最激烈的时候高收入国家政府在金融机构周围树起了保护屏障,高收入国家政府鼓励银行加快非传统并购活动,几个月前这样的交易根本不可想象,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银行并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全球化和全球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在过去30多年里,高收入国家的领先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生产体系。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使得全球性公司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全球价值链,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商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97年到2008年间大概有2219项跨境的特大兼并交易超过10亿美元的是值,换句话说超过2200家放弃了自己的国家护照。可以说在30多年的全球化过程之后,高收入国家的商业企业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的跨国公司国外资产已经超过母国的资产,比如达到总资产的57%,另外他们的销售额大概占据总销售也的61% ,国外雇佣人员数目达到总人数的58%,特大跨国集团和母国之间关系正在削弱,因此他们在总部所在国家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弱。

全球化与中国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增长和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很多中国企业也是在座的企业,外资企业占了中国工业增加值28%左右,在中国出口额也是占了一半以上,他们占高科技行业产出的2/3,占高科技出口的90%左右。中国对于那些在中国经营的跨国企业来说,他们是非常看中中国的长期增长,最近几年中国最大型的企业也是迅速加大了对海外产的收购,所以国际媒体对此也有比较激烈的讨论。我之前开场白也提到这样的报道,刚才莫里斯.格林伯格先生也强调中国的这些企业还是在非常初级的全球化的阶段,中国大企业对外做的直接投资和领先的这些国际企业相比还是非常小的,那么你也可以预计,未来会改变,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这样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到荷兰的1/5,不到英国的1/10,不到美国的1/20。中国的大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业务,或者说没有存在,中国在高收入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不到200亿美元,相当于财富500强里一家中等市值的资产水平。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大企业现在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的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大企业却在高收入国家基本上看上去是无足轻重的企业,所以我刚才讲到的我中你我,但是你中却没有我。最近几年来中国特大的国有银行也是开展了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09年时市值来看世界前三大银行都是中国的,根据市值也有10家中国银行排进金融时报500强企业,尽管有这么巨大的市值,中国大型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银行界的并购浪潮中却没有出现,中国公司在高收入国家资产并购和股权投资方面也是受到非常非常强烈这些媒体的监督和政治审查,所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上的这些业务的开展,可能遇到更复杂的情况。

做一个总结,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现代世界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全球政治经济正在一个十字路口,对于未来经济结构是怎样的形状,国际社会还是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有不同的紧张的压力,在这样的脆弱的环境中,对过去30多年来全球商业体系的演变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要对中国企业在这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的程度要有充分认识,这点非常重要。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赶上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尽管他的人口加起来比所有高收入国家人口总合还要大3亿,但是中国国民产值不到高收入国家的1/5,出口额也非常小,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上,许多中国本土企业也已经开始落实并已经在销售也和股票市值方面成长为领先企业,但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国际都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大企业仍然以国内经济为导向,我想他们为了能够帮助国家来发展必须要发展出创新的发展轨迹,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向外资开放,许多全球性公司在经济部门里,包括高科技产业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这样的合作,他的性质和他的程度包括中国企业在这些新技术的开发上还是不够的,还不至于使中国继续参与世界的可持续的发展,所以这也是值得研究。中国之外大型中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还落后于总部设在高收入国家的企业,所以对高收入国家影响非常的有限。

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相对的弱势,这是一个事实,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持续进行的并购活动我们也看到,这是事实,得到了体现,对于中国想要成长为大企业国际化企业的中国公司,他们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在与高收入国家大企业发展合作方面,中国企业还会有一条比较漫长复杂的路,而且我希望克服目前中国和其他国家现在有的比较复杂和有压力的关系。谢谢!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anln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