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成圈钱商
吴君强
在资本市场,最会“玩”的肯定是券商了,包装公司上市呼风唤雨,指点股市方向大言不惭,忽悠股民入市唾沫横飞,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低于银行和保险等金融行业,券商牌照资源相对稀缺,对于多数有政府背景的券商而言,资本市场就是人傻钱多的游乐园。只要股市这个游乐场有人玩,最后的赢家也许不是基金,不是险资,不是股民,但券商肯定是稳赢不输。如果让券商有条件去IPO,这个股市顽主贪婪的本性更是暴露无遗。
在2009年之前,只有中信证券是通过IPO上市,其他券商股都是通过借壳完成上市,原因很简单,资本市场大起大落,三年旱两年涝,券商则是靠天吃饭,连续三年赢利的门槛成为无法跨越的障碍。而借壳则简单得多,券商深谙资本市场各种玩法,借壳成本也更低廉。
经过2006年到2007年大牛市的催化,IPO不再成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券商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来市场圈钱了,这下可就不客气了,第二只IPO券商股光大证券,发行价市盈率高达58倍,而目前二级市场上券商股平均动态市盈率仅为30倍左右,龙头股中信证券只有20多倍。有了光大的坏榜样,后来者更没必要客气,刚刚上市的招商证券发行市盈率达到56倍,逼近了创业板首批同时上市的28家公司平均56.7倍市盈率水平。
中国新股发行价本来就偏高,无奈投资者对其情有独钟,新股首日上市少则上涨50%以上,多则价格翻倍。但到了新券商股这里,这个规律就失效了,光大证券上市涨幅仅有20%多,招商证券首日涨幅只有8%,不是投资者理性了,而是券商股发行定价实在高得离谱。
券商有高成长保证吗?没有。券商有不可复制的赢利模式吗?没有。券商股有稀缺性吗?曾经有,但大量的券商已经通过借壳上市,排队IPO的券商也不下十家,根本不存在所谓稀缺性。那券商股为什么能高价发行?很简单,券商有“办法”。尽管招商证券的高价IPO遭到基金的“抵制”,但在IPO卖方市场中,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投行手里,决定发行价格的已经不是基本面,而是各方利益博弈结果,招商证券的保荐机构瑞银和高盛高华这次显示出高超的“专业素质”。
更让人叹服的是,券商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一级市场上,在二级市场更是游刃有余。光大证券上市后,每每面临破发都能化险为夷,而招商证券上市后的走势更有人为操作的影子,11月27日,大盘暴跌达到2.36%,券商股跌幅居前,中信证券跌3.46%,海通证券跌幅为3.76%,当天招商证券一度下挫至31.1元,离破发只有0.1元,但之后立即被大买单拉起,收盘仅微跌0.26%。之后,尽管招商证券的股价一直疲软,但始终能保持在发行价上方运行。
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极大膨胀了券商的野心,赢利模式单一等老问题没人真正关心,通过上市在市值上做大公司规模进入行业前列,是券商们最急切的愿望,今天你能在股市圈100亿,明天我就想办法去圈200亿。排队IPO的券商还很多,高价IPO的游戏还能玩下去吗?时间会给出答案,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切违逆市场的操作,终会受到市场的惩罚。招商证券的护盘资金还能挺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hanfn
|